|
|
书评:从现代产业角度阐述中国现代经济史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 17:26 CENET
汪海波的新著《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现代经济学关于产业经济的理论,探索和叙述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是首部从现代产业角度阐述56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的专著。 三次产业的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其代表人物英国学者科林·克拉克。他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1940年出版了《经济进步的条件》。书中把产业结构分为三大部门:第一部门主要是农业,还包括畜牧业、游牧业、狩猎、渔业、林业。第二部门是制造业。当时对矿业的划分不明确,有时划入制造业,有时又划入第一部门。第三部门为其他各业,称为服务业,包括建筑业、运输业、通讯、商业、金融、教育、卫生、文学艺术、科学、行政和国防以及个人服务。科林·克拉克认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减少,第二和第三产业逐步增加。这个理论大体上体现了近代以来人类社会产业经济的发展规律。有分析地运用这一理论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是一件很有价值的工作。 该书依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5月关于三次产业的划分开展研究。书中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作者对各个产业经济发展过程的阐述,涉及支配和影响产业运行的宏观体制、微观机制和产业政策,产业经济总量运行方式、速度和形态,产业总体结构、部门结构、产业组织和企业规模结构、地区结构和技术结构以及产业经济运行的结果等方面。 作者在这项研究中体现出将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相结合的经济史研究特色。一方面,从史学研究的视角揭示历史规律,如实地叙述历史过程的原貌,包括有关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实施和结果,以及决策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重要人物的言行;另一方面,客观地、画龙点睛地对历史过程进行分析小结。 该书特别注重党和政府在产业经济发展方面的领导作用,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都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作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市场经济不是古典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也不是一般的、现代的、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而是在社会生产资源以市场配置为主要方式的基础上,特殊的、国家较多干预的市场经济。 该书不仅真实、清晰、简明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56年来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还有画龙点睛的经验总结。在正文中除引用大量数据外,还附有37张有关产业经济全局的、系统的表格,有助于读者一目了然地观察事物的全貌;在每编后面,还附有重大历史事件和复习题,便于读者自学。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