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学界动态 > 正文
 

合格经济学家之争再起波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 15:37 潇湘晨报

  2月24日,由华尔街电讯编制的2005年(第二届)“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经济学家”排行榜正式揭晓。张五常、钱颖一、郎咸平、林毅夫、邹恒甫、吴敬琏、张维迎、李稻葵、陈志武、田国强入选。备受争议的郎咸平排名第三,让这个榜单具有较高的公众认同度。

  这个榜单再次掀起媒体与学界对经济学家这个群体的关注。——2005年10月25日,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称:最多不超过5个。这句惊人之语引爆了当时中国经济学界关于经济
学家道德危机的大争论。

  旨在给经济学家正名

  “很孤单。这半年的情形是,越来越孤单。”郎咸平曾经这样形容自己在经济学界的处境。2005年7月,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的被捕终结了延续一年的“郎顾之争”。此番激战之后,郎咸平这个名字家喻户晓。

  在丁学良发表“个人之见”后,媒体迅速对此进行了公众调查:你相信哪位主流经济学家?结果显示公众信任率超过10%的经济学家仅两人:郎咸平(31.0%),吴敬琏(19.8%)。

  丁学良之语无疑偏激,却一定程度上击中了中国经济学家的软肋。虽然可以对公众调查的结果不置一言,中国经济学界在2005年仍颇为尴尬。

  华尔街电讯编制的经济学家排行榜旨在“给经济学家正名”。不过华尔街电讯董事会主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教授的观点与丁学良如出一辙:经济学是一门非常专业、非常严肃的学科,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才可能有结果。

  经济学家不能“集体失语”

  值得关注的是,榜单中除吴敬琏外,其余9位经济学家均毕业于欧美名校,受过正规而系统的西方经济学训练。由于缺乏欧美名校的教育背景,部分经济学家的空间受到了制约。

  更多的经济学家游离于公众的视野之外。更令人感慨的是,在国际主流经济学界,中国经济学家的话语影响力亦有限。

  蒙代尔指出,“评判一名经济学家是否合格主要有两点:第一,他对经济到底了解多少;第二,是否有创造力。有很多人有一流经济学的教育背景,但他们没有创新思维,这也是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经济学家的”。

  此次评选经济学家的指标包括3个方面:学术影响力(70%)、经济影响力(25%)和社会影响力(5%)。

  此次评选之中,只有39位中国经济学家被提名“具有相当学术水准”。而在中国,被称为“经济学家”的约有6000人。

  不过也有希望所在。业界有一种说法:中国人中,有两个人最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一个就是钱颖一。 本报记者 谭文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49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