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学界动态 > 正文
 

专家学者齐聚海尔·财富中国第二届资本论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 14:40 新浪财经

  众望2005宏观经济稳健运行

  (北京讯)300多名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及媒体记者齐聚北京天伦王朝饭店,参加由国内著名财经电视节目《海尔.财富中国》主办的“2005宏观经济引导力——海尔.财富中国第二届资本论坛”。

  2004年国家对于部分投资过热行业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普遍赞同,同时,大家期望2005年中国经济走势更加稳健。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稳”是2005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也是财政和货币“双稳健”政策的基本特征。“稳”在经济运行中的突出表现是增长速度的起落幅度较小,市场波动较小,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平稳,煤电油运等方面的供求矛盾比前两年会有所缓和,粮价、油价、房价趋于稳定,利率、汇率也将以稳为主,要调整也只会是小调、微调,不会大调、强调。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张卓元认为:2004、2005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名称上似乎与过去几年没有什么区别,但实质内容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2004年,央行采取的提高准备金率,提高钢铁、房地产、水泥和电解铝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率,实行贷款的额度控制,提高存贷款利率等,都是收缩银根的措施,同2004年以前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内含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2004年10月底,央行提高存贷款利率,虽然幅度不大(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提高0.27个百分点),但影响大,标志着政府终于开始启动最重要的经济杠杆调控经济运行,使经济走向更加稳健。

  对于财政政策,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从2004年开始,中国实行了六个年头的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开始转为中性财政政策。其中的基本政策含义是: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变化之后,现阶段还不宜简单采取“全面紧缩”的调控方法,既不能“不转弯”,又不能“急转弯”,而应当是在稳健把握之下着力协调,在调减扩张力度中区别对待,即“有保有控”。按科学发展观实施公共财政职能,既有不少“越位”需要退出,又有许多“缺位”和“不到位”需要填补和加强。

  去年12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那么,调控什么?如何调控?陈东琪认为,调控的重点是防止经济滑坡,避免出现市场疲软和通货紧缩,这就要求双稳健政策要灵活操作,特别是货币政策更要注意灵活性和弹性,给经济降温也不要走极端。他认为,为了防止大起大落,国家会用预调、微调和结构性调控的方式。

  此外,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李扬也对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趋势和金融形势进行了预测;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杨昌伯分析并预测了2005年的部分重点行业态势;陈东琪还同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亚信公司CEO兼总裁张醒生一起,就2005年房地产市场是否会降价、通信产业的增长是否会放慢脚步等话题进行了圆桌讨论。

  论坛主办方、《海尔.财富中国》的节目出品人、电广传媒副总经理刘沙白表示,宏观经济的稳健向好对于媒体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海尔.财富中国》节目今后将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报道中国财经界的动向。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资本论坛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