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30年后中国会出世界经济学大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 13:26 北京晨报 | |||||||||
被视为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奖的经济学家林毅夫坦言,影响全球的中国经济必将造就诺贝尔奖获得者,但这需要青年学者的努力。在上周末的首届“青年华商峰会”上,林毅夫说:“30年后,世界经济学的大师会在中国出现,可惜那时我已经很老了。” 新农村运动为林毅夫赢得声誉
林毅夫是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博士,而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那些教授中就出了9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他这样解读芝大的经验:“我所接触到的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中,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都不是套用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来解决问题,而是从实际现象出发,进行理论创新。” 林毅夫回国之后,也把研究的重点放到中国的实际问题上,其中又以农村经济问题为主,最著名的是“新农村运动”。在他的倡导下,北大的“海归”学者们纷纷走出校园,对中国农村进行调研。 对中国农村经济的研究使林毅夫屡屡创新,他在国外著名经济期刊上年度发表的英文论文量经常处于国内学者首位,“可能正是因此,才有人说我是国内最有希望获得诺奖的人。”林毅夫说。 诺奖还需国内两三代人的努力 不过,林毅夫又认为诺奖还不是他这一代中国经济学家能够获得的荣誉。“这个奖项还需要中国下一代或两代学者的努力,我最关心的也不是能得这个奖,而是能亲身参与中国的经济进程。” “没有一位经济学家能说服另一位经济学家。”在林毅夫看来,要争取诺奖首先需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学者。 据了解,在每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中,瑞士皇家学会都会先邀请1500位世界知名经济学家撰写推荐信,但是这些学者大多数都会推荐自己或者自己的学生。“因此,中国的经济学家要想获得诺奖,首先要争取在这1500人中占得接近200人的席位,这需要两三代人的努力,”林毅夫说。 30年后世界经济学大师出在中国 能否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还与研究的经济现象紧密相关。林毅夫认为,“能否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在于理论背后有多么复杂的逻辑,而在于理论解释的现象有多么重要。”上世纪30年代以前,世界上大师级的经济学家多出自英国;30年代以后则转向美国。 在林毅夫看来,平均每年超过8%的GDP增速已经把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中国,而这种状态还将持续30年,因此,30年后世界经济学大师一定会在中国出现。“当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加,中国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只有中国的经济学家才能讲清楚中国的问题。” (张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