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维迎:市场自由才是中国成功的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2日 11:14  新浪财经

  权静 席淑静 发自北京

  2月19日是邓小平逝世14周年,于此时节,不少人怀念其推行市场改革的勇气和决心。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干预经济力度有所增强,市场派学者的影响力下降。

还原张维迎 卸任光华院长后首度接受专访 媒体来源:新浪财经

  达沃斯论坛上,张维迎一再强调是市场化给中国带来了成功:“中国故事经常被误读、误解,中国在过去30年的成功并不是说由于政府的干预,由于国有的主导。恰恰相反,是由于政府干预越来越少,企业家有了更多的自由去做自己的事情,这才是中国成功的关键。”

  凯恩斯主义正在回归

  此次达沃斯论坛,张维迎又遇到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两位是老朋友,也是老敌人。 “有十多年的时间,在不同的场合,我都会挑战他,都会跟他争论。”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哈耶克和凯恩斯分庭抗礼。凯恩斯将萧条的原因归结为市场经济的内在不稳定性,哈耶克则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实施了错误的信贷政策。

  他们争论了一辈子。

  到了金融危机之时,奉市场如圭臬的张维迎和新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斯蒂格利茨继续学派之间的无休争论。斯蒂格利茨认为金融危机主要应归咎于华尔街的贪婪,张维迎则指出错误其实是白宫犯下的,但政治家们善于腾挪转移和模糊焦点,最终市场成了靶子。

  “格林斯潘当政期间,过多的放松信贷,过度的降低利率,使得社会资金信贷规模远远超过了社会合理的需求水平。”张维迎认为政府扩张的信贷政策扭曲了市场,进而导致经济失衡,“政治家们不会愿意承认自己犯错误了,他们一般会表现出他们是世界的救世主,错误总是别人犯的。”这并非中国特色,而是全球皆然。

  金融危机发生后,奥巴马挺身而出,成为救世主,大力输血。中国政府更是大包大揽,全力救市。斯蒂格利茨宣称新自由主义的“黄金时代”已经终结,凯恩斯主义胜利回归。

  去年3月,他来到北京,盛赞中国经济,称中国是凯恩斯最好的学生。这并非捧袂之语。在其他场合,斯蒂格利茨亦颇多溢美之词。他经常拿中国来举例,以证明凯恩斯主义的正确。中国故事渐渐成为其中的一个传说,为证明而存在。

  张维迎不肯附庸这些传说:“可能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理论家们会很夸奖中国的产业政策,但是我们生活在中国的人知道,这些产业政策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失败的。”他们的夸奖或许并非出于真心:“他表扬你,他忽悠你多花钱。”全球经济陷入危机,要中国割肉挽救,“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提到9%的时候,我们是为全世界人类的痛苦承担了成本。”

  这份义举赢得他国赞赏,于中国而言,却是沉重负担。在张维迎看来,既逢危机,便应借机修正,而非一味托市。但政府总是短视。2009年中国推出一揽子刺激经济复苏计划,增加货币供应,此后一派欣欣向荣,内中却裹挟着更大的问题。

  好政策应该着眼长远

  负面效应显现得很快。2010年下半年,通货膨胀发威:7月破三,10月破四,11月破五。2月15日统计局公布2011年1月国民经济主要数据,尽管改变了统计方案,拉低了食品权重,但CPI上涨4.9%,依旧高企。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对通货膨胀持较为悲观的态度,视其为猛虎。深受米塞斯、哈耶克影响的张维迎对当前的通胀形势保持高度警惕,他认为通货膨胀只是一个表象,最后一定会引起经济新的萧条。

  “用了这么猛的药,自然就会有它的后果。”张维迎认为只有让货币的增加回到正常,通货膨胀才会慢慢回去。“你不要因为通货膨胀就压得太狠。” 

  “有时候要忍受一些短期的痛苦。”经济危机就像是“吃坏肚子”,张维迎说:“危机本身是我们解决过去犯错误的一个方式。”

  但政府或许难以忍受这种痛苦和错误。房市太热,国八条;路太堵,买车摇号;物价上涨,收紧信贷。中国的企业家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的都是新政。

  频繁的政策变动容易引起经济紊乱,张维迎认为,中国楼市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09年春天房价下调,政府急忙出台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房价迅速攀升,政府又开始灭火。就在本月16日,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史上 “最严”限购令,再次上演了政策推搡市场的戏码。

  “房地产该掉就应该让它掉。”张维迎认为,好的政策应该是立足长远,并能长期执行的。2011年的亚布力论坛,张维迎直接批评政府主导的经济政策必然倾向于成为坏政策,应当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

  在卸下光华学院院长的职务后,张维迎更加言谈无忌。

  科学恰恰是少数的

  亚布力论坛上,微博控任志强不间断直播,他说:张维迎的每次发言都能得到热烈的掌声。但奇怪,手执企业家送来鲜花的张维迎,拐个弯就碰上不少臭鸡蛋。

  说张维迎是最受争议的经济学家,大抵不为过。

  对此,张维迎解释道:“科学恰恰是少数的。”人民有时并不能看到真相,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实是政治家取悦百姓的说法。

  如果懂得取悦并且愿意取悦的话,张维迎或许就不会遭受曾经的全民大批判。著名的“郎顾之争”中,张维迎极力提倡国退民进,并指出权衡改革应以社会总财富最大化为标准。但孔子说,百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张维迎那套显然不吃香。

  但那时他好歹有个“主流经济学家”的标签,好像和政府还颇有默契,中国的许多改革措施也和其主张不谋而合。如今,张维迎的发言多是在批评政府,外人听来,有种不得意的情绪。

  其实,这更像是观者的过度演绎。作为一个坚定不移支持市场自由化的学者,对政府管制的批判始终贯彻其学术生涯。对张维迎来说,被边缘化可能更能接近真理。

  在他的办公室,一面大大的书柜,摆满了书。通过纸张抵达到历史深处,张维迎发现垄断毁灭真实:“任何东西一旦取得了垄断地位就会走向反面,走向恶。因为这时候它不是真正吸引坚持真理的人,而是吸引的那些投机取巧、牟私利的。”

  张维迎曾和体制短暂相与。他说过,最激动的岁月,是在体改委的六年。一个是壮志满怀的青年,一个是风云激荡的平台,二者际会,张维迎难以忘怀。那是一个在天上飞的时代。“那个时候我们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功利主义的色彩,就是一种理想抱负,为国家的兴亡负责任,为这个社会负责任。”

  张维迎和官场并不搭调。“人家告诉我说某某某真是一个干事的人,言下之意是说他当不了官。”当官和做事竟然是分裂的,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

  张维迎发现了一个更好的改变社会的途径,通过教育将自己的观念传播给更多人。“我相信教育年轻人可能比在政府研究政策甚至当一个幕僚更加重要,因为只有人的思想理念发生变化,这个社会才会真正发生变化。”于是,如其所言,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去大学任教。

  教育体制的改革是最难的

  就在去年年底,张维迎失去了北大光华学院院长的职位。

  他不太愿意去谈卸任的事情,只是淡淡地说:“那个事知道就行了。”他认为重要的是,在过去12年的时间,光华学院做了许多事情,这些事情对中国教育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维迎认为,目前的教育体制甚至要落后于1949年之前。

  早在1920年,蔡元培已在北大建构了颇为成熟的教授治校管理体制。那时,北大最高权力机构为评议会,评议会成员由各科学长和教授代表组成。凡学校重大事务都必须经过评议会审核通过,如制定和审核学校各种章程、条令,决定学科的废立,审核教师学衔,提出学校经费的预决算等。

  如今的大学,“行政本位”现象十分突出。“我们这种垄断式的教育体制,政府办的教育体制,政府主导的教育体制,没有真正的教授市场,没有真正的校长市场,没有真正的院长市场。”在张维迎看来,如此教育体制根本没有出路。

  这是悲观之语,也是伤心之语。他深知其中艰辛。12年的两次教育改革,最后都以张维迎走麦城为结束:败选北大副校长;卸任光华院长。“现在教育体制的改革是最难的。”张维迎喟叹道。

  聊为安慰的是,光华学院在这些年来取得了许多成绩。“如果你问我这12年做了什么事,我可以谈好多好多。”但中国官本位思想深入人心,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往往是看其官做得有多大。

  来自田陌之间的张维迎,哪里做得了官。“做研究,探索一些问题,教育人,应该说是我最大的乐趣。”张维迎身上烙着自然、自由的品性,说真话,认死理,又不通世故,还带着点理想主义,虽已碰壁几遭,却仍旧在坚持。

  “这个世界上99%的人应该务实,但是有1%的人应该要有理想。”张维迎说。

  张维迎谈经济热点问题——

  *十二五:制定政策应该着眼长远

  政府应该着眼于长远,而不是眼前。你要着眼长远,所以你制定的政策有时候要忍受一些短期的痛苦,市场要波动,这个时候政府不要以为自己能够纠正它的错误,然后贸然的去出台一些政策,这些政策可能几年之后就会表现的问题太多。

  *房地产问题:根源是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

  (2009年春天)我们政府很担心房价下跌,所以我们就出台了好多的政策,鼓励买二手房,鼓励银行发贷款,然后想把这个市托起来,结果刚过半年多发现这个价格又冒了,开始又出来什么九条、十条,就是说这么短的时间内政策(来回变动),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政策频繁的变动就会影响企业家的预期、影响消费者的预期,所以就会引起经济秩序的紊乱。

  房地产的问题肯定是出在你的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上。现在大家乱找原因,特别有人归结为地方政府的问题,有人归结为是房地产商的问题,这个实际上跟我们08年、09年的金融危机归结为市场、归结为华尔街一样,找不出问题的根源。

  *通货膨胀:根本原因是货币政策出问题了

  (通货膨胀)就是前两年政策的后果,我认为是应该让货币的增加回到正常为止,无论是统计上或者经验上。就是说你不要因为通货膨胀就压的太狠,你不要因为通货收缩就放的太松,应该保持现在平稳的这样一个政策。通货膨胀是肯定要出现的,这个是因为你前面做的这些政策。

  现在通货膨胀也好,国家其他的问题也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你的货币政策出问题了。

  宏观政策出了问题得用宏观的办法去解决它。如果你这个时候用这种微观控制的办法没有用,而且可能好多情况是有害的,为什么有害?比如说你这个产品因为市场的需求膨胀,导致它的成本就会上升,但出卖价不让你加,那成本就不能收回来了,他唯一的办法是降低质量。这样的话你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你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就是说你过去的问题依然在消化,我是反对价格进行微观控制的。

  *未来经济风险:短期是通货膨胀,长期是人口问题

  短期来讲,通货膨胀,过度投资,可能导致结构性失调,从而引起经济的萧条。

  再稍微长期一点的话,可能就是制度上的问题,包括国有企业的这种过分的强大。很多非常好的民营企业被国有企业收购,这会影响中国企业的创新,导致资源巨大的浪费。

  再长远来看,其实我更担心的是中国的人口政策,可能会在未来的经济引发非常大的问题。

  中国的人口在10年之后就变成劳动力供应下降,市场萎缩,这个带来的问题就更大了。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