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国刚:不要混淆货币统计与货币供应的概念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3日 06:16  中国经营报

  刘晓午

  10月份CPI达到了4.4%,创下年内新高,“通货膨胀”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

  《中国经营报》:9月份M2余额达到69万亿元,现在市场热议货币供应量超发,你如何理解?

  王国刚:货币统计与货币供应两者是不一样的概念。我们的货币统计有M0、M1、M2,很多人认为这就是货币供应。在货币统计中,M0是央行发行的货币,叫货币供应量,大家使用的各种现金都属于M0的范筹;M0加上机构的活期存款,就是M1;M1加上准货币叫M2 。准货币主要包括机构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财政存款。这就意味着,M2减去M0,剩余的部分全是存款。以今年9月份为例,M2余额为69万亿元,M0是4万亿元,那么两者之差是65万亿元,这65万亿元是存款,而不是央行发行的货币。

  居民储蓄存款2010年9 月底为30多万亿元,65万亿元中有30多万亿元是居民存款。居民存款当中,有18.5万亿元是定期存款,有11.8万亿元是活期存款。当居民都把钱存到银行里,试想当大家都不买东西,这对物价是什么影响,是抬高物价,还是抑制物价?显然是后者。

  如果我们简单地把M2当成货币供应量,讨论与物价的关系,这可能过于简单了。教科书上说,过多发行货币会引起物价上涨,这个理论没有问题。而我们刚才讨论的是货币统计而不是货币供应。最直接的问题是,当大家把钱存到银行不消费时,物价会受到抑制。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讲中国货币超量发行就是错误的说法。根本的问题是中国储蓄率增加,活期存款增多,不论是居民、企业还是政府层面,直接表现在银行存款的增加。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是央行发行货币多了,而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表现为M2的各经济主体的存款多。这是央行不可控制的,因为不可能禁止存款。

  《中国经营报》:10月份公布的CPI达到了4.4%,创下年内新高,你认为物价走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国刚:2009年物价预测是负增长,是负0.7%,可是当年政府定的预期目标是CPI增长4%。实际上这为政府提供了一个资源品调价的空间,其中包括水、电和燃气等等。这种调价从2009年5月就开始了。我们能说这种价格上涨是央行发行过多货币导致的吗?

  第二个因素,今年中国的自然灾害较多,是历史上比较少见的。这对农产品产生了极大影响。我们认为这时候的货币政策不仅不应该收,从财政政策角度应该发放财政补贴。

  对于CPI的统计口径问题,西方国家的CPI由工业制品构成,不包括农产品和资源产品。而中国食品占CPI权重的三分之一,如果用工业制品来计算,中国非食品类价格从1998年到现在,最高上涨不超过2%,而大部分年份是负增长,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中国不存在通胀。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

  任何价格现象都是货币现象,任何价格变动都是货币现象,但是不等于任何价格变动都是货币政策现象。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