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企业家的文学咒语(2)

  读后感

  在地狱里唱歌

  作为房地产商以及福布斯榜上人物,感谢王刚让我看到了我们丑陋、无奈的一面,但同时可以歌唱光明和希望

  文 | 黄怒波

  我读《福布斯咒语》读得特别辛苦,它让我又一次下到了地狱。上一次下地狱是看阎连科的《风雅颂》。那个是写知识分子,龌龊之极,把人性写到了极端低下,让我心怀愤怒与不齿。这一次写的是商界、政界。

  首先,作者讲故事的能力极强,直接一改就是一个很棒的电影剧本。至于情绪呢,是当下最时髦和最讨好的,那就是骂官员、臭开发商以及为国企高管添丑画像。实际上,作者站在了一个道德审判的高度,手握起了当下时髦的新左派的生死判令。

  小说写得很真。各种各样的情节我都见过也听过,然而我还是看到了时代的功利。比如说,小说多次提到的潘石屹,我从商人的角度,认定他是社会精英。他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历经磨难,为社会创造财富、为政府创造税收、为人们提供就业、为城市提供进步。就算是明天他一时糊涂犯了错误、出了岔,也不能否认他对社会尽过的责任。如果真像小说所写的,每个人都在地狱里,那我们这个年代就该是民族史上最肮脏的年代。

  我是一个房地产商,我的痛苦和煎熬、心理历程是没有办法讲出来的。因为在这个利益多重化的时代,这个行业被贴上了标签。因为财富而被仇视,因为福布斯榜而被痛恨,这是一种特殊现象——这个行业是中国经济惟一全面向民营企业开放的行业。十几年来,为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城市化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像每一个行业,像每一个国家,像每一个政党,以及像每一类人群,同样是有着腐败、贪婪以及世俗的历史记忆。然而,在一个光辉灿烂的年代,我们都跟着一个太阳共同绽放着光芒。

  在一战之后,著名诗人艾略特写出了《荒原》,表达了对一个时代的失望和慌张。在二次大战之后,金斯堡写出了《嚎叫》,表现了时代的肮脏和极度的不满。但是,他们所描写的不是简单的阶级仇恨,而是一种对时代的拷问。他们没有相信有天堂,但也没有告诉我们有地狱。这是跟阅读《福布斯咒语》时产生的对比。

  我也想给这个时代画像,我想我笔下的房地产商企业家应该是这样的形象:他们聪明而又狡诈、激情而又保守、自恋而又孤独、多情而又脆弱、低下而又高贵、贪婪而又怯懦,但是他们都是超越了自我的生存者、创造者,是一个时代的精英人物,其实也是每一个青年都想成为的那种人物。这么说吧,我们批判一个时代不是为了毁灭它,我们诅咒一类人时,也不需要把他们都妖魔化。在人性这个意义上,我们是不是宁可去宣扬和主张它的善良以及它的无奈。

  作为房地产商以及福布斯榜上人物,感谢王刚出神入化之笔,让我看到了我们丑陋的一面、低下的一面以及无奈的一面。但是,作为一个时代的受益者,我也要说,感谢王刚,我们可以对比之下歌唱光明和希望。从知识分子和文人的一面呢,我们宁愿把《福布斯咒语》看作是在地狱里唱歌。当然了,幸亏地狱只是一种想像。

  (作者系中坤集团董事长)

 

  文学批评

  商人的文学面目

  为什么那些以讽刺商人为目的的作品总能大快人心?

  文 | 本刊记者 刘建强

  这题目一出,葛朗台、夏洛克、阿巴贡诸人纷至沓来。确实想不起文学作品里有什么正面的商人形象,即使有,给人留下印象的也一定是跟他演对手戏的不择手段的同行。或者这么说,商人被赞美远不如他们被挖苦被抨击更能让人记得牢。

  这是为什么呢?

  先从《威尼斯商人》说。夏洛克要借贷者安东尼偿还一磅人肉,成为贪婪、冷酷的放债者的代名词。其复仇的手段是完全符合契约精神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相反,当伪装成律师的波希霞用诡计讹诈夏洛克时,安东尼及其朋友已经成了一群无赖。真正残酷的是波希霞给夏洛克扣上了“企图谋害城邦公民的异邦人”的帽子,从而剥夺了他的财产。如果不是对方“仁慈”,夏洛克性命也难保住。无赖变成了强盗。这是一出真正的悲剧,莎士比亚的读者们却把自己的欢乐建筑在夏洛克的难堪和不幸上。

  一部主题复杂的戏剧都被简化成对商人的嘲弄,那么,那些以讽刺商人为目的的作品就更为大快人心了。“你(钱)一被人抢走,我的依靠、我的安慰、我的快乐就全没有了,我算是整个完蛋了,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啊?没有你,我简直活不了啦。全完啦,我实在受不了啦;我要死,我死啦,我已经入土啦。”在《悭吝人》中,莫里哀让他的人物阿巴贡对丢失的金币绝望地嚎叫。作为放高利贷者,阿巴贡贪婪吝啬到极点,请客时在酒里掺水。为了钱,逼迫女儿嫁给老头子、儿子娶富有的寡妇。他与儿子争夺一个姑娘,只是因为钱才放弃。当我们被告知这部戏“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时,从未想过它有可能因为极度夸张而对人物进行了妖魔化。

  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与此大同小异。葛朗台临终前将手伸向神甫手中镀金的十字架,中国读者们可能感受到了阅读《儒林外史》“两根灯草”时的快乐。一个商人,处心积虑地侵夺财富,视金钱为惟一信仰,最终惨淡收场,这样的故事也在左拉的《金钱》及据说是模仿《金钱》的茅盾的《子夜》等小说中反复出现。

  这是为什么呢?

  它肯定有现实的依据,但是显然,它被夸大了。贪婪、吝啬、贿赂、勾心斗角、不择手段仅仅存在于商人身上吗?我们愿意把这些品质极度变形后归结到商人身上,是因为他们的职业让这一切显得更为集中,以此讲故事更有戏剧性。最关键的是,我们通常会把嘲讽送给那些占有社会资源更多的人,就像政客避免不了成为笑话的主角。

  这是商人必须付出的代价,尽管这个世界已经承认商业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当人们心情好的时候,这些品质可以更名为勤劳、节俭、机智、有抱负,但是很遗憾,决定权不在商人们手里。

  惟一可堪告慰的是,以商业为主题的虚构文学作品都不好看,它们语言粗糙、人物性格单一、情节俗套,称之为“文学”是个误会。真正的商人,存在于他们的家庭和严肃的商业史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