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谈经济学家集体挨板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 02:14  证券日报

  谈“经济学家集体挨板子”

  □ 佚 名

  由于经济学家常就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言论,其中也不乏有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少数作秀学者。于是,人们每遇到这一类情况,往往质问经济学家的“公共良心”,批评一些经济学家借用身份和名望,以发表文章和谈话的方式影响公共决策或股市预期,为背后的利益集团谋利。

  吴敬琏教授对此回敬说:“经济学界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但是谁的问题就应该针对谁,为什么要指责整个经济学家群体呢?”显然,经济学家不应集体挨板子。

  的确,我们不能将个体行为随意夸大为集体行为,让集体背个体的黑锅。那样做,在逻辑上被称作“以偏概全”,是一种低级错误;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作“光晕效应”,是不健康的社会心态。

  所谓“光晕效应”,指的是个人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将知觉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辨地扩大到其他方面去的现象,是以点概面的认知偏差。譬如,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印象,并以此为中心形成总体印象,从而掩盖了他的其他特征,或者认为他一好百好,或者认为他一无是处。

  我们不能因经济学家的个体行为而批评经济学家整体,不能因某个企业家的问题就批评企业家整体,这无疑是正确的。同样,我们不能因为有中国人犯罪,就说所有的中国人都是罪犯;因为有某个中国人不讲卫生,就说所有的中国人不讲卫生;因为某个中国人喜欢大声在公共场合说话,就说所有的中国人都是这样毫无公共礼貌;或者,因为某个地方骗子多,就说这个地方所有的人都是骗子;我们也不能因为审计署审计出官场的种种腐败和不当行为,就说所有的官员都是坏蛋;我们当然也不能因为某个人在媒体上发表了不负责任的观点,就认为所有在媒体上发表的观点都是不负责任的。

  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行为都是个体性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永远只能就个体谈论个体,就事论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