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顿:比索罗斯更会赚钱的经济学家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3日 13:35 《英才》
文|本刊记者 梁冬梅 他的父亲是“马太效应”之父、著名社会学家莫顿;他师从经济学大家保罗•萨缪尔森;他本人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有人称罗伯特•莫顿是“最会赚钱的经济学家”,另一些人则叫他“徒有虚名的诺奖得主”。 2007年底,第一次来华访问的莫顿,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做了两次学术演讲。《英才》记者得以与莫顿有面对面的访谈机会,从而更真实的了解到这位不乏争议的经济学家的成长故事。 11岁买第一只股票 即便是进入数学系,正式开始了大学生活,投资股票也依然是莫顿的“业余爱好”。 8岁就开始接触金融知识、帮母亲平衡家庭预算。11岁时,他投资了人生第一只股票——通用汽车,并从中获利。罗伯特•莫顿似乎有着天才投资家的基因。 即便是进入数学系,正式开始了大学生活,投资股票也依然是莫顿的“业余爱好”。每天上午6点到9点上课之前,他总会流连于股票交易所,对当天的股市情况进行分析,并学会了操盘和买卖期货。 那个时候,把工程师当成职业理想的莫顿压根没有想到,30年后,他的名字会在投资领域里大放异彩。 20世纪90年代中叶。当时的全球投资圈里,出现了风靡一时的对冲基金,他们通过银行借贷进行融资,影响到了多个国家的多个领域和产业。这其中与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美国的老虎基金齐名的美国长期资本投资基金的公司(简称长投基金),创始人之一便是罗伯特•莫顿。 1992年,身为哈佛大学教授的莫顿,已经为所罗门兄弟公司做过多年顾问,而他的学生,有“华尔街套利之父”的约翰•麦瑞威瑟(John Meriwether)准备从所罗门离职,打算成立一个新的基金。长期的友谊和互信基础,让双方很快达成合作共识。1994年,长投基金正式成立,莫顿和他的团队开始了在华尔街近五年的疯狂投资。 成立前三年,长投基金的资本回报率就分别达到28.5%、42.8%、40.85%。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1997年,长投基金也取得了17%的利润回报。同一年,长投基金运用40亿美元的资产,向银行借贷1000亿美元进行并购,拥有了价值1.25万亿美元的资产。 期权定价理论 莫顿突然发现经济学竟然“可以使一个人的思想影响到千百万人”。 回溯过往,莫顿最要感谢一个人:保罗•萨缪尔森。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宏观经济学因在就业与通货膨胀方面的强大解释力,而大放异彩。已经拿到了应用数学专业硕士学位的莫顿,突然发现经济学竟然“可以使一个人的思想影响到千百万人”。 于是,不顾家庭和朋友的劝阻,莫顿放弃了对福特和IBM的憧憬,申请到了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非经济学科班出身的莫顿,遇到的首要问题是,用哲学和历史的思维进行教育的经济学,对于数学系出身的人来说,听起来太枯燥。系主任推荐他去听萨缪尔森教授的数理经济学。 风趣的课堂演讲、严谨的数理逻辑,萨缪尔森的课程,让莫顿很快找到了自己与经济学的交集之处。后来,他成了萨缪尔森的研究助理,渐渐地莫顿发现自己与保罗(萨缪尔森)在股票市场、期货和可转换债券等方面有着类似的观点和兴趣。 在进入MIT的第二年,莫顿便与保罗开始了合作研究,他们的课题是期权定价模型。1968年的夏天,MIT就召开了一个学术研讨会。莫顿和萨缪尔森合作的项目论文,就要在这次会议上阐述了。 通常情况下,老师与学生合作的论文,老师都是第一作者,代表作者上台演讲的,也就是老师。令莫顿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萨缪尔森,竟然让他这个“二年级学生”上台演讲。 对于任何学生来讲,这都是个巨大的机遇。因为这次演讲,可能会影响到文章未来能否发表,在什么样层次的刊物上发表,同样,也影响到自己在经济学界的地位。别忘了,台下的听众,是包括肯尼斯•阿罗在内的权威经济学家。 萨缪尔森把机会留给了莫顿,莫顿抓住了它。就在会议召开后的第二年,即1969年10月,莫顿和萨缪尔森合作研究的论文《使效用最大化的完整的认股权定价模型》发表。之后,莫顿很快将课题做了延伸:不确定情况下效用与资产组合选择的关系。开始了对期权定价模型的进一步研究。这个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对于资产组合的投资,通常是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但人们可以通过引入期权概念,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限制损失。 后来,期权定价理论也成为经济学方法论转变的重要标志,即从以哲学思辨和历史描述为主向定量描述和模型检验为主过渡。1997年,莫顿的这一学术成就被经济学界普遍认可,他与斯科尔斯一起,获得了那一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