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长变法:张维迎动了谁的奶酪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30日 08:36 华夏时报
在很多人眼里,张维迎是北大改革的先锋。 张维迎动了谁的奶酪 本报记者 陈 锋 北京报道 在外人看来,身陷“院长欺负教授”争执漩涡的张维迎,似乎很孤独。 对经济改革和企业管理,他口若悬河;但对于北大人事改革引发的争议,他不作回应,守口如瓶。 即使如此,没有人怀疑,发生在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身上的“张邹之争”、“张何之争”,已经成为2007年中国高校改革的重要事件。 院长与教授斗法 北大似乎安静下来了,但谁也不敢保证,第三起所谓“院长欺负教授”事件不会发生。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声名远播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爆发了两起引发外界侧目的事件。 2007年6月10日,世界银行研究部经济学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邹恒甫在其博客上披露,自己被开除的真正原因,是院长张维迎和他较深的个人恩怨。他还抖露,张维迎当初想“搞掉”前院长厉以宁时,来拉他的票,被他拒绝了,自己没有旗帜鲜明地站在张那边。 11月16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案例中心主任何志毅被免职后,通过博客炮轰院长张维迎搞人事斗争。无一例外,贴了“北大”标签的两起事件都引发了舆论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被开除的教授或被免职的主任,在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后,回击损害他们利益的人,显然,这是最简单的个人利益博弈。但似乎没有人把这看得如此单纯。 “小范围来说,这是高校改革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长期关注中国教育改革的知名评论人士郑超认为,如果再放大到社会层面,它只不过是利益群体较量的一个小小案例罢了,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特殊之处在于此番对攻的是名人”。 改革方案已经“打折” 对于“利益博弈”一说,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王亚非并不赞同。在张维迎的很多同事眼里,张只是一位坚定的改革者,努力践行他的改革思路,与利益无关。“张邹之争”、“张何之争”只不过是改革过程中的一些正常反映。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批评,张维迎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声明他没有压力,“因为我无所求”。 在很多人眼里,张维迎是北大改革的先锋。 2003年,北京大学启动教改,上任半年多的北大校长助理张维迎被任命为工作小组组长,主导设计了《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 张维迎被推到北大改革工作的前排,北大的教改方案展现出张维迎的大胆。这套借鉴美国大学有关做法的改革方案, 因为触及各方利益,征求意见稿犹如一颗炸弹,一公布即引发风暴。经过长时间修改,方案经过“打折”后实施。张维迎对正式方案的评价是“很保守、很温厚”、“非常妥协了”。 来自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信息显示,张维迎出任院长后,光华改革力度加大,尤其是引进人才上动作频仍。 但被张维迎认为“温厚”的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摩擦起火”,邹恒甫率先发难,何志毅紧随其后。 高校变革没有回头路 张维迎频频出席各种企业高峰论坛、国际研讨会,但面对记者,始终不对邹恒甫、何志毅二人作出回应。“我只觉得我在做我应该做的事情,按照我的逻辑去做事。”张维迎曾经说过的话,似乎对此已有交待。 “如果我们认为张邹、张何事件是北大在推进改革中的必然的‘并发症’,那这个问题就值得反思。”一位要求不具名的著名学者表示,改革必然会触动多方利益,必然会遭遇阻力。在北大这样的精英阶层中进行的改革,阻力尚且如此之大,那推广到一般社会层面,岂不更加悲观?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支持张维迎的改革举措,社会应看到主流,而非其他。”前述人士说。” 中国高校再不改革,就会被世界抛得更远,其他领域亦然,中国社会亦然。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