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李扬:外储管理体制改革推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08:11 第一财经日报

  徐以升

  以中投公司的成立为标志,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显然位于2007年最重要的金融改革之列,而李扬正是此次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智囊学者之一

  9月29日,新保利大厦,在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成立大会的现场,记者遇到了作为嘉宾出席的李扬。成立大会现场高官云集,但作为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领域的研究者却很鲜见,而李扬正是这个身份。

  李扬,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金融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以中投公司的成立为标志,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显然位于2007年最重要的金融改革之列,而李扬正是此次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智囊学者之一。

  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8536亿美元,超过日本8501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同年10月,10096亿美元的规模让中国外汇储备跨过了万亿美元关口。与规模上的两次超越随之而来的,是来自官方、学者和市场多个层面对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这些讨论领域包括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货币结构、投资方向,以及外汇储备是否需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等多方面内容。

  而李扬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正是这场讨论最出色的参与者之一,为后来以成立中投公司为特征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智力支持。

  精心调研确定思路

  2006年中,李扬带领的研究团队承接了国家发改委金融司委托的外汇储备管理课题。同时接受委托的还有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团队。

  随后,李扬带队赶赴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调研外汇储备管理,分别拜访了香港金管局、新加坡金管局、新加坡淡马锡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韩国财政部、韩国央行、韩国投资公司KIC、日本财政部、日本央行等机构,其中大部分都是直接管理外汇储备的工作人员和主管人员。

  到2006年底,一份名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的课题报告新鲜出炉。

  报告提出了“外汇资产持有机构的多元化和外汇资产投资领域的多样化”的改革思路。具体说,就是将原先集中由央行持有管理,转变为由央行、其他政府机构和企业与居民共同持有的格局,设立专业性政府投资公司来管理部分外汇资产。在外汇资产投资领域,报告建议可将外汇资产划分为流动性部分和投资性部分,并赋予不同的管理目标。

  在专业性政府投资公司通过怎样的融资机制从央行资产负债表上获取外汇储备的焦点问题上,李扬的课题报告在对比日本和中国香港的不同做法之后提出,可以通过发行外汇基金债券来收购外汇资产。

  2007年1月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定调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要有偿使用、提高效益。会议结束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就牵头成立了开拓外汇使用渠道专题小组,财政部牵头成立了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储备小组。

  李扬对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思路得到采纳。在之后中投公司的筹备过程中,李扬也多次参与讨论研究。

  而随着中投公司筹备步伐加快,市场对特别国债发行方式莫衷一是。是直接发给央行,还是直接向市场发行?财政部在7月份的公告中称,特别国债的发行不是直接向人民银行定向发行,而是采取一定的方式,增加人民银行持有的国债。但这一解释仍然没有得到市场的充分理解。

  7月5日,新华社发布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阐释发行特别国债六大热点问题》一文,文章援引李扬的分析指出:“这意味着特别国债既不是向社会直接发行,也不是向央行直接发行,而是有可能通过某一中间金融机构进行资产置换,增加央行的国债持有规模。”

  这一分析清晰描绘了特别国债的主要发行方式。8月29日,特别国债第一期发行,农业银行成为这一“中间金融机构”。

  对于中投公司,李扬称,中投公司是独立、专业的国家投资公司,进行专业化操作,实现收益是其首要目标。

  期待新的成果

  在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领域的研究贡献,是李扬入选“第一财经年度研究者”的重要砝码,但李扬的研究不仅于此。

  2007年,李扬率领研究团队对中国的高储蓄进行分解研究,提出中国的储蓄高是政府储蓄迅速增长、企业储蓄总体上升,但居民储蓄呈下降趋势,并基于此提出,公平收入分配应成为宏观经济政策核心。

  2007年,李扬率领研究团队发布了《IFB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及评价报告》,首次以独立第三方的角度对2006年市场上约500余只理财产品进行收益和风险评估后的分析报告。

  李扬告诉记者,“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是目前他的主要关注方向,一个以此为主题的高层论坛也即将召开,我们期待这位年度研究者新的成果。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