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向传统通货膨胀理论宣战的菲尔普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3日 23:19 《英才》
他影响全球央行货币政策 文|夏菡 埃德蒙·菲尔普斯演讲的时候,没有口若悬河,有时候,他甚至需要几秒钟的停顿,来找一个合适的词语表达自己。但在他的中国信徒们眼里,这一点丝毫不会影响他们对菲尔普斯的崇敬之情。 2007年9月12日,站在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的讲台上,菲尔普斯开始了题为《我的职业生涯》(My Career)的演讲,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自己如何挑战传统的通货膨胀理论,将微观经济学中的预期引入宏观经济学,修正了¾典的菲利普斯曲线。 这位有点特别的经济学家,正是凭借这一研究成果,摘得了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并且成为7年来唯一独享137万美元奖金的经济学家。 怀疑传统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不仅取决于失业率,还取决于人们对通胀的预期。 在传统经济学对于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著名解释中,最¾典的是1958年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威廉·菲利普斯提出的“菲利普斯曲线”。根据这个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关系:通货膨胀率越高,就业水平就越高。 20世纪60年代期间,各国的经济政策制定者认为,可以从“菲利普斯曲线”上选择一个可以接受的通胀率和失业率。如果实际失业率偏离设定值,则可通过调整税收、利率等对经济进行调节,提高通胀率,从而达到降低失业率、促进就业的效果。 但是,当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的埃德蒙·菲尔普斯却怀疑这个理论。他认为,通货膨胀不仅取决于失业率,还取决于企业、家庭和个人对于通胀的预期。¾过研究,菲尔普斯提出了“附加预期因素的菲利普斯曲线”:通胀预期每上升一个百分点,通胀率也会上升一个百分点。长期失业率由就业市场决定,与通胀率没有关系。 他认为,如果政府通过增加通胀提升就业,对于长期失业率并没有帮助,却会增加未来的通胀预期。菲尔普斯的这一理论,将微观经济学的“预期”引入宏观经济学,有助于解释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高失业率和高通胀率并存的“滞涨”现象。 菲尔普斯的理论极大影响了各国央行的政策执行。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根据此理论,在经济政策的具体执行上,或者设定具体的通胀目标,或者将通胀率设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影响公众的通胀预期,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 生于美国大萧条谷底 一个老师和一本书,完全改变了他的选择。 擅长研究失业问题的埃德蒙·菲尔普斯,经济学之路走得也有些特别。出生在美国大萧条谷底时期的1933年,父母双双失业,菲尔普斯全家只能依靠祖父母供养,直到1939年父亲重新找到了工作,才得以搬到纽约的一个郊区独立生活。 “你选择经济学研究是否与大萧条有点关系?”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记者在采访他时,想确认他学习经济学的动因,“我花了好大功夫,都不能让他明白,那时候我只是个孩子。”他回忆道。 不过,在1995年出版的自传文章里,菲尔普斯提到了孩提时代所受的影响。“也许有些线索表明,我可能会成为一个经济学家。”这些例证包括:大概六七岁的时候,菲尔普斯研究起了公寓里不同类型的猫。再大些的时候,每天傍晚,他会站在主干道边上,仔细记录来往车辆使用的车牌有何不同。 这些似乎都表明,菲尔普斯将来从事的会是研究工作,但是至于是哪方面的研究,则不得而知。“家里饭桌上讨论的主题总是金融和经济新闻,我父亲学经济学,母亲学家政经济学,这些大概有些关系吧。”菲尔普斯补充道。 实际上,对菲尔普斯影响最深的是上世纪50年代在赫姆斯特大学就读时,他所读到的书和接触到的人。一年级的时候,他喜欢上了柏À图和大卫·休谟,他甚至想专修哲学。在父亲的建议下,大学第二年,菲尔普斯选修了经济学。一个老师和一本书,完全改变了他的选择。 菲尔普斯选修的是经济学家詹姆斯·尼尔É(James Nelson)的经济学课程。尼尔É的门生包括了知名经济学家波À克和斯蒂格利兹。尼尔É用保罗·萨缪尔É的新教材,加上风趣的讲课风格和透彻的分析,很快将菲尔普斯吸引到经济学圈里。 到读研究生的时候,菲尔普斯便选择了在经济学领域里的新星耶鲁大学。 社团主义的倡导者 提出了不同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能在经济学领域有所建树的,无怪乎两种情况。一种是你能够在已有模型中,发现不为人知的含义和解释。另一种情况,则是在被大家忽略或者误导的理论基础上,找到相对独立的解释方法。菲尔普斯想选择后者,他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 在宾州大学,菲尔普斯完成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独立修正,奠定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1971年,菲尔普斯离开宾州大学,开始了学术生涯的第二次起飞。这次,他的新同事包括知名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 这一时期,菲尔普斯的主要研究成果是运用理性预期和卢卡斯的新古典工资价格理论,来重新架构¿恩斯主义学说,提出了著名的孤岛理论。 与那些知名经济学家同事不同,菲尔普斯不只是闭门研究和参加学术会议。他还接受不同国家大学的邀请前往讲学。 这种特别的研究模式,让菲尔普斯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针对欧洲经济不断变换的新情况,他开始研究欧洲的就业和长期增长问题,从而提出了不同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社团主义(Corporatism)。 这种研究模式同样也惠及到他的学生。菲尔普斯最看重的三个博士生之一、韩国学生Seong Yawng Park当年在父亲的要求下,放弃经济学研究进入商界,最终成为韩国知名企业家,韩亚航空公司CEO。 诺贝尔经济学家看中国通胀 近年来,菲尔普斯也开始关注迅速崛起的中国经济。他专门写了两篇有关中国问题的经济学论文。与一些知名经济学家不同,菲尔普斯在看待中国问题时充满理性。早在2004年6 月,菲尔普斯便指出,中国存在着通货膨胀的信号,这种信号主要存在于资产市场中,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中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在美国也存在着这方面的通货膨胀信号。解决通货膨胀,单靠货币政策的调整是无效的。 另外,菲尔普斯看到了中国投资过热的问题。他认为,投资过热与世界经济范围内的低利率水平有关,这会促使中国国内工资水平提高,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加。但是,中国经济面临长期问题是过失投资,即不良投资。 因此,中国需要解决投资决策中的低效率问题。他认为,要解决投资效率问题,中国应该进一步推动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结构调整。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