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格林斯潘:人是非理性的动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5日 04:05 第一财经日报

  丹尼尔·格罗斯(李海 编译)

  《白板报》专栏作家

  在电影《关于亨利》中,由哈里森·福特饰演的一位如日中天的名律师脑部意外遭受损伤,但在后来的康复过程中,他逐渐找回了自我。我建议人们照它的模式拍一个续集:一位如日中天的知名经济学家写了一部回忆录,揭示了他人的人性特点。电影名不妨叫做《关于艾伦》。

  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可谓是一个数据迷。在他的努力下,打造出了一个最富于理性和信息最灵通的经济机构。身为艾茵·兰德(著名俄裔美国哲学家、小说家)忠实信徒的格林斯潘曾相信,市场资本主义注定会在20世纪大获成功,因为它满足了集体主义无法满足的人类追求。但当不久前美国《新闻周刊》编辑乔恩·米查姆和本人一道前去采访格林斯潘,问他从写作新回忆录《动荡年代》当中有何收获时,他回答说,他的写作经历越发使他相信一点:人性要比他从亚当·斯密以及《源泉》(艾茵·兰德所著哲理小说)那儿获知的复杂得多。

  格林斯潘似乎认为,既然支持资本主义的各种理由绝大多数都来自理性化的考虑,那么,对其提出反驳的肯定来自于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人性特点。“这一点促使我得出一个普遍结论:假如你想创造一个经济典范的话,你需要对经济的主体——人——的状况有更深刻的了解。”

  在写作回忆录的同时,格林斯潘没忘记时不时地将注意力从电子数据表及数据集上移开。在追求私利之外,他还发现了其他一些人类行为共性。“当你到了我这把年纪时,你就会明白: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都在重复着彼此的老路,表现得都同样那么狂热而理想化。”他说道。格林斯潘还回忆起了他的另一项发现:生活在与世隔绝群体中的人们活得很开心。当年,当刘易斯与克拉克(二人均为美国早期著名开拓者)同美国中西部大平原的印第安人首次遭遇时,这两位探险家也发现了人性的共通之处:“这些社会群体完全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此外,为了替经济中的非理性行为找到答案,格林斯潘还转而研究起了心理学和人类学。当经济处于牛市时,投资者们无比兴奋激动;而当出现下降趋势之时,他们又毫无根据地悲观和害怕起来。经济泡沫当中以及泡沫破灭之后投资者的这些古怪行为,一直以来都令经济学家摸不着头脑。在回忆录中,格林斯潘对批评他曾有意纵容泡沫发生的人进行了激烈的反驳。他回应道,尽管泡沫现象是一种非同常规的人类行为,而非一种理想状态,但它却是人天生固有的。世界各地看起来都有泡沫产生,而且还一而再地发生。“历史上有一长串被人遗忘的泡沫现象,但一当记忆褪色,原来的那种泡沫本性似乎又得到恢复。”他在书中写道,“随着现状无法满足期望,泡沫最终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其结果就是人们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从原来的极度兴奋转为极度担心。”

  那么,除了泡沫破灭对经济发展有好处这一点之外,从泡沫当中我们还应当汲取哪些教训呢?格林斯潘认为,泡沫现象日益表明了一点:市场经济是由消费者们所支配的,从而要受到人类内在本性的左右。

  回到人性寻找根源也帮助格林斯潘解决了一个困惑人们已久的经济难题。在过去150年里,尽管在提高生产率方面出现了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一系列革新,但在一个长期阶段内经济生产率的最高增长却只有年均3%。格林斯潘是如何解释这个问题的呢?“问题的最终答案可能在于人类只能按照这个速度运转。”他说道。人类就是不能以更快的速度产生并应用新思想。“问题的症结在于,不管怎样为人类下定义,人类就是难以超越自己。”

  这位最后的“唯理论者”似乎已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经济发展当中,恐惧、对变革的抵制、兴奋过头以及人性局限扮演了比原先想象的更重大的作用。格林斯潘也承认,经济学家也有人之常情的一面,他们在作预测时常常犯错,这是因为经济发展的真正驱动力正是易于感情用事而不听从理智教导的人。经济学家在预测经济衰退和其他经济恶化状况方面做得很糟糕,一个原因是他们无法为人们的兴奋过头和害怕过头——这些“巨大的未知变量”——找到合理解释。“在经济预测方面,我已经干了50年了,但至今我还没看到我们的预测能力有何提高。”格林斯潘最后感慨道。

  (LATWP授权刊登 李海 编译)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