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刘效仁:还有多少经济学家独钟人民情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 09:32 红网

  “我只有一个宗旨--以经济学理论知识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著名经济学家、南开大学教授逄锦聚健康状况尽管频频亮起“红灯”,仍然痴迷于理论研究,用生命跟时间赛跑。这个1947年出生,曾当过农民、工人和乡村教师,做过副校长的名牌大学教授,仍然乡音未改,连同那份始终如一的人民情怀。(2007年5月20日《中国青年报》)

  人民情怀,可以说是一个经济学家立身之基。把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其任务自然是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其目的必须是为国民谋福利,其方法理当是立足中国本土国民的实践。一旦离开了国民财富的增长,一旦离开了为国民服务的宗旨,以及中国本土的实践,经济学就会失去立足点,经济学家也就失去了学术之源,存身之本。用著名经济学家邹东涛教授的话说,这就是《经济学的国民性》,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则是“人民情怀”。

  “人民情怀”首先是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国情、民情,当代改革开放的实际,当下经济社会所存在的民生困境。

中国经济改革的丰富实践,可以说既为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也为经济学家成长,成就提供了宏大的舞台。无论是国企改革,还是教育、卫生还是房改等,其间都上演了许多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那么多的传奇,但也留下了那么多的两难选择,那么多的待解之谜,如效益与公平。中国贫富差距目前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5,超过了国际公认0.4的警戒线,接近“社会动荡的边缘”。诸如权力腐败、下岗失业、市场秩序混乱、收入差距过大、三农等许多经济社会问题,都急待经济学人加以细密研究,拿出对策和解决办法。

  可不少经济学家,或用马克思恩格斯150多年前的一些断言来臧否现在的实践,老祖宗没说过的,即使对人民有益,也要百般非议;或从西方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的问题,“言必称希腊”,凡与西方理论、价值观不合的就举双手反对。更恶劣的是一些所谓“精英”干脆凌空蹈虚,闭门造车,其言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与现实严重相悖。有著名经济学家什么称叫小康,小康概念要拥有两套房,应该鼓励中国人购买两套房,“第二套住宅的概念正在中国兴起。”事实是,

房价节节上涨,百姓为之所苦,连一套住房都买不起。有的称“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甚至认为,“中国穷人为什么穷,因为他们都有仇富心理。”而造成贫富悬殊的真相是,腐败官员的权钱交易(含国企领导);企业偷漏税的巨额非法收入;非公有制企业劳资收入差距过大;部门和行业垄断造成的不平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农民失地失业--有经济学家却说,“只要抓总量增加。不必管分配。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切问题都会解决”。甚至有人认为,“在公有制下,官员索取剩余可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因为它有利于降低监督成本,调动官员的积极性。”

  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为国民谋福祉,当是经济学家“人民情怀”的集中体现。经济学之所以成了一门“显学”,即是经验性、解释性的科学,更是一门经世致用之学。其两大现实应用价值:一是社会启蒙;二是体制设计与政策评价。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寻强国富民的经济发展规律,应是当代中国经济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逄锦聚教授的可敬之处,不仅在于追求严谨的学风和扎实的学问,引导博士生分析国情,将理论转向实践层面,更重要的是主持完成的一系列调研报告和咨询报告,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付诸实施后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利国利民。

  可有经济学家坦陈,“经济学家就是为利益集团服务的”。于是,我们就听到了“中国的房价要继续涨20年”、“2008年之前房价只涨不跌”、“房价在五年内至少涨三到五倍”的鼓噪。国企产权改革的“靓女先嫁论”、“冰棍论”、“烂苹果论”和“社会财富向精英倾斜论”等,同样是为其担任独立监事、顾问,分得一杯羹的利益集团辩护而己。中国目前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

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基本医疗保障,1.4亿老年人和6000多万残疾人以及亿万妇女儿童缺乏必要的社会福利。有经济学家却“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已故经济学家杨小凯说:中国的有些学者不是缺乏智慧,而是没有良心。我们不缺乏决策圈经济学人、讲坛经济学人、课题经济学人、绿卡经济学人、公司经济学人、诸侯经济学人、报章经济学人,缺乏的正是具有良知,心系民生,独钟于“人民情怀”的经济学人。

  [稿源:红网]

  [作者:刘效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