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亦誉亦毁弗里德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 12:57 上海国资

  章玉贵/文

  像他这样个性鲜明对自由市场深信不移而又颇受争议的经济学大师,在经济学家丛林里已日渐稀缺

  当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语)米尔顿·弗里德曼在2006年11月16日辞世时,即使是弗里德曼的反对者恐怕也无法否认,经济学星空已经因为这位老牌经济学家的离去而有所黯淡。你可以说,弗里德曼死了,但是经济学还会活着,因为作为经济学本身来说,发展永远是硬道理。但是弗里德曼的标杆意义在于:像他这样个性鲜明对自由市场深信不移而又颇受争议的经济学大师,在经济学家丛林里已经日渐稀缺。

  弗里德曼出身贫寒,在新泽西州贫穷的俄罗斯犹太移民家庭里长大。幸好美国社会的福利条件使之成长过程还算顺利,他靠奖学金上完大学。弗里德曼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在芝加哥大学所受的研究生教育。作为回报,弗里德曼供职芝加哥大学30年,是“芝加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作品等身,其中以《自由的选择》最为人熟悉,名言“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即出自他的手笔。

  弗里德曼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包括:其在解释总消费和总储蓄时对“永久性收入”的强调;他对美国货币史的研究;他对20世纪70年代“滞胀”的解释;他关于稳定的、可预期的货币体系有助于稳定经济运行的分析;他早期在人力资本理论及度量方面的贡献;他对不确定性选择的讨论以及他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著名论文,等等。

  但是,虽然贵为与凯恩斯齐名的经济学一代宗师,弗里德曼的经济学理论却与凯恩斯背道而驰,这也是弗里德曼早期备受主流经济学界排挤的原因之一。当时的经济学界中,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正如日中天。而弗里德曼的理论却恰恰相反,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认为政府的干预常常加剧了经济波动。争议即使在弗里德曼1976年获得诺贝尔获奖之后仍然持续不断。

  当然,对弗里德曼获奖的指责主要不是来自于他对经济学的贡献,而是来自于他的政治态度,即他强烈地支持自由市场经济。20世纪70年代智利军人皮诺切特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阿连德政府。阿连德是社会党人,上台后推行国有化与计划经济。这些政策引起智利国内经济倒退与混乱。皮诺切特上台后用强力手段推行市场经济改革。多种经济转型引起国内左翼人士反对,受到皮诺切特的镇压。同时,国内失业与贫穷现象严重。智利向市场经济过渡计划是由萨克斯等一批美国青年经济学家策划的。这些人中不少曾受教于芝加哥大学弗里德曼,被称为“芝加哥小子”。因此,在弗里德曼获奖后,设在瑞典的诺贝尔委员会把弗里德曼称为“要对当前智利的失业饥饿政策负有罪责的经济学家”,也有不少人指责弗里德曼同智利问题有牵连,认为应该取消他的获奖资格。现在看来,这种指责是站不住脚的,弗里德曼获奖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

  尽管备受争议,但是弗里德曼的修为却值得我们尊重,正如他的学生、同事兼好友的加里·贝克尔所说,弗里德曼最令他感动的,是他的优秀品格——他从来不会为了博取好感而折衷自己的观点;他永远都是那么乐观;他对于他所爱的人们满怀忠诚;他在辩论中从不掺杂对对手的人身攻击,并且深爱这种辩论;他以非凡的勇气面对别人长久以来加之于他的恶毒诽谤。

  如斯逝者长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