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刘吉总结自己:综合也是一种创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 01:28 第一财经日报

  思想逻辑与生活逻辑相互应承。刘吉的改革观与他种种社会经历有关。刘吉涉及很多研究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教育学,同时他也担任了各种情愿和不情愿的行政职务“综合也是一种创造。”刘吉总结自己时如是表达

  本报记者 孙荣飞 常菁 发自天津北京

  自从发表《科学地对待经济学家》一文对郎咸平进行质疑后,刘吉自己也卷入了改革争论。

  一提到这两年越演越烈的对改革的质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吉激动异常,陡然升高的音调使天津大礼堂空荡荡的休息室显得极为安静。“这纯粹是一些人在歪曲历史事实,煽动没有历史经历的人的情绪。”在4月16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天津论坛举行期间,刘吉特意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专访。

  已年过70的刘吉,借助岁月的支撑,思考问题带着更多历史视野。他坚定评价改革20多年,认为要放入改革前或者更长历史中考虑。“改革开放符合老百姓利益。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面改观,这是历史漫长时期。我们要有高度的理性,

科学发展观就是必须按照社会规律办事。胡总书记等领导集体去西柏坡就是告诫人们要戒骄戒躁。”

    学者·仕途

  身陷漩涡,遭到质疑,对于刘吉,并不陌生。1992年对中国经济改革来说,也是一个关键的年头,当时作为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的刘吉,正好处于风口浪尖。

  类似的经历,使得刘吉看待问题更为警醒。“知识分子喜欢为农民请愿,但这实际可能导致反方向求解。”现在如果把胃口吊得太高,怎么发展?如果给予农民高收入,只能是一种道德同情,但解决不了问题,根本道路只有把农民变成工人阶级。

  刘吉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似乎宏大得不近人情。而他对社会改革的关注和研究追根溯源可以说开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1989年,一直想做学者的刘吉从研究科学学的学者身份走上了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从政之路。

  那时,刘吉有点不情愿,但20世纪80年代,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充满激情的时间段。激情催使知识分子担当大任。在刘吉上任前后,文人王元化在1983年出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而作家王蒙于1986至1990年期间任中国文化部部长。

  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任职期间,刘吉开创并主持了“双月理论座谈会”,即每两个月一次,邀请上海各界著名知识分子就改革开放,以及经济、法制、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出现的问题与市委主要领导对话、讨论,出谋划策。不同思想观点的知识分子都被请来,在“双月会”上畅所欲言,向市委领导陈述自己的不同观点。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一边倾听、记录,还不断提问。

  1993年,刘吉调到北京,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在北京这段时间,我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究改革开放的政策。”刘吉总结这段历程。刘吉常将自己的思考以各种形式传递到中南海,作为领导人政治经济决策的依据或参考。

  1996年刘吉带领小组考察欧洲、美国,回来后立即向中央汇报考察结果。

  刘吉很明确,中国要发展就需要科教兴国,必须发展知识阶层,让农民受教育。“要让他们变成工人,变成知识分子,这才是社会主义。”

    培养“经济元帅”

  1999年刘吉从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位上退休,当时他只想再回去做研究,达到著书立说的向往之境。但他最终还是没有。刘吉于2000年回到上海担任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行院长。

  “这是我真正愿意自己做的事,”对于自己这么大的跨度,刘吉作如此解释,“上海市领导当时叫我来,我还是不想来。当后来我了解学院的历史使命后,我就做了人生最后一个选择——来。那时中国正在进行WTO谈判,党中央认识到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潮流。作为一种战略准备,开办了这个学校。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作为管理教育的特区旨在为中国的管理教育积累经验。”

  思考者总是在追问自我目的。刘吉觉得理论研究终究是为了实践,经过北京6年研究改革开放的政策,刚好可以到上海来培养贯彻改革开放政策的人才。

  建设市场经济的主角是企业家,中国企业需要创造型企业家。“只有出现大量企业家,才能出现经济的元帅、经济的将军。只有出现一批这些将才,市场经济才能获得稳固的重心。”在市场领域,刘吉也自有一套看法。

  在新领域,刘吉很得意自己的一个发明。在刘吉看来,一个企业家不光智商、情商要高,胆商也要高。刘吉意在为上海开药方,“

上海人前两者也算高,但只能做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白领,不了不敢创业。上海人本身成为大企业家的少。后来我提出胆商,因为没有胆量抓不住商机。我们不是在培养只赚钱的机器,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必须志存高远,生财有道。”

  刘吉的思想逻辑一以贯之,中国发展在于工业化,而发展要遵循规律,不能急躁,而改革的成功在于培养大批企业家。“多少年实践后才体会这条。”刘吉感慨。

  思想逻辑与生活逻辑相互应承。刘吉的改革观与他种种社会经历有关。刘吉涉及很多研究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教育学,同时他也担任了各种情愿和不情愿的行政职务。多领域的经历使得他更领会了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发展需要一种科学性和现实性。

  “综合也是一种创造。”刘吉总结自己时如是表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