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芳 大学教师
最近又听到张维迎教授的宏论。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针对杨帆教授提出的“以后的改革要通过人大先立法,要公众讨论、民意测验”,张维迎先生说,“正确的观点是不需要投票的,否则谈不上尊重科学。”
张维迎还坚持认为,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该是领导干部,其次是工人,接下来是农民。他强调,改革必须补偿现有利益群体,否则改革就进行不下去。我想,他对这个结论,大概也进行过了严密的推算,在他眼中,“科学、正确的观点”,是不需要我们这些老百姓“说三道四”的。我想问问张教授,这个没有经过投票的观点,你又是怎么知道它是正确的呢?
联系张维迎讲这番话的上下文,我想,张维迎这番话是有潜在出发点的,那就是,广大民众的参政水平有限,无法担当“投票”重任。这种精英意识,何尝不是一种“话语歧视”?此外,我们知道,每一个提案,每一条法令和决策,都意味着对过去的调整,从广义上讲,都是改革。按照他这种逻辑,如果“改革”不需要投票,那人民代表大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张维迎先生有一本著作叫《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从他的“博弈论”中,可以得到这么一个政治学常识:在一个民主和和谐的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应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僚特权,大量的社会机构和全体民众都要参与到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来,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政治产品是政治力量与社会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但是如果按“正确的观点不需要投票”论,在政治领域也就无所谓博弈不博弈了,那张维迎的研究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衡量社会和谐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公平和公正,美国政治学家约翰·罗尔斯认为:公正实际上是利益的协调和平衡,是通过博弈形成一种均衡。在一个社会中,存在不同的利益群体,对于改革,以及怎么改革,显然都有着不同的观点。讨论与投票的意义,正是保证这件政治产品的公共性。假若按照张维迎的科学观,经过讨论的反而不科学,那人类几百年来的政治实践,看来都得推倒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