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议学人 > 正文
 

白津夫:如何治理高增长低就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 08:44 中国经济周刊

  编者按:本刊2005年第34期刊出《中国经济高增长为何带不来高就业》一文后,引起各方热议,长期从事此项问题研究的白津夫先生看后,指出我们能关注此类问题的报道是件好事,但他看后感觉意犹未尽,认为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没有点到,特撰此文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同商榷。

  ★文/中央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白津夫

  改革27年来,我国经济以平均9.4%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已越居世界第六位。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就业增长却相对缓慢,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呈下降趋势,形成“高增长低就业”现象。“高增长低就业”既是经济现象,也是社会现象。增长与就业不协调,既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高增长低就业”现象严重

  得出“高增长低就业”这个结论并非空穴来风。数据显示,进入新世纪,就业增长率虽然有所提高,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仍然存在较大差异,“高增长低就业”现象明显。2000年GDP增长8.0%,就业增长0.8%;2001年GDP增长7.3%,就业增长1.3%;2002年GDP增长8.0%,就业增长1.0%;2003年GDP增长9.1%,就业增长1.1%。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在改革初期,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会带动约0.4%的就业增长,但到了2000年,这一拉动作用降低到只有0.1%。而这种情况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的形成,一方面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密集向资本与技术密集转变的必然趋势,这在客观上会使经济增长对拉动就业的规模缩减。另一方面,也有着深刻的体制原因。

  重增长轻就业

  首先在发展思路上,没有把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统筹考虑,比较普遍地存在重增长、轻就业的问题。加上过去主要以GDP来考核政绩,使得一些地方只重视经济增长指标的落实,不重视就业目标的实现,只注重发展技术密集型的大项目、大企业,不重视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和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加剧了增长与就业的矛盾。

  其次在改革上,既存在着国有企业改革正常的下岗失业增加的问题,如近年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达2700万人。也存在企业改革重组的不规范运作,导致下岗失业不正常增加的问题。如有的企业重组只注重资产重组,不考虑人的安置,把资产拿走了把人却推向社会,进一步扩大了增长与就业的不协调。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继续深入,国有单位就业量仍会继续减少,今后3年仅国有企业实施关闭破产一项,还会有360多万名职工下岗失业。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虽然全社会总的就业量有所增加,但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就业人数相对减少,国有单位就业人员6638.8万人,减少168.8万人,集体单位就业人员867.1万人,减少103.8万人。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长期较快增长,但拉动就业能力却明显下降。从三次产业比较来看,2000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26.4%、50.2%、31.8%;到2004年分别为15.2%、53%、31.8%。第一产业略有下降,第二产业有较大幅度增长,而第三产业没有变化。从三次产业的就业情况看,2000年我国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为50%、22.5%、27.5%;到2004年分别为46.9%、22.5%、30.6%。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略有下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没有变化,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略有增加。比较可见,第二产业形成明显的“高增长低就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第二产业仍处在重工业化阶段,具有明显的排斥劳动力倾向;另一方面,第二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也是近年外商投资的重点,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约70%集中在制造业。制造业本来资本有机构成就比较高,加上外资的推动,进一步加快了技术对劳动的替代,抑制了就业增长。相反,吸纳就业具有明显优势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影响到全社会就业规模的增长。

  四是外商投资企业规模增长的同时吸纳就业能力减弱。目前,我国利用外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40%,外商投资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值达55.48%。但是,随着外商投资的增加其拉动就业能力却相对减弱。1985年至1990年期间,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贡献为2.63,即外商投资每增加1单位,可以创造2.63个就业机会,而在1991年至2001年期间,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贡献为0.549,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一方面是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变化的影响。目前,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方式中,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比重明显下降,外商独资经营比重大幅上升,从1985年的0.66%、1990年的不足20%,上升到1999年的38.5%。外商独资经营在吸纳就业方面明显低于其他三种方式。另一方面是由于投资方向变化带来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从最初的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通信、电子机械等高新技术领域转移。

  五是部分行业的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在做大经济规模的同时企业经营却难以为继,企业亏损或停产导致失业人数增加,形成新的增长与就业的失衡。如近两年投资最热的电解铝、水泥行业,今年上半年出现大面积亏损或停产,其中电解铝行业125户生产企业中已经有39户停产,55户净亏损;全国约有4400多个水泥企业,已经有1900多个企业处于亏损和微利局面,全行业上半年实现利润下降77%。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几个热门行业也同时存在,其对就业的关联影响不仅是短期的从业人数减少,而且是长期的就业增长放慢。

  治理“高增长低就业” 刻不容缓

  “高增长低就业” 会加剧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甚至有可能扩大社会不公平的矛盾,进而加大社会和谐的成本。因此,治理“高增长低就业”问题刻不容缓。

  首先是提高对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认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推进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而且要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要从投融资、税收、技术服务、市场开发、信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方面支持就业事业发展,调整金融、投资、税收和市场准入政策,支持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作用。

  二是坚持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首先必须保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通过经济发展去开发就业和扩大就业,通过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必须转变发展观念,从过去追求速度的增长转向经济与社会、增长与就业协调发展。

  三是通过结构调整从源头上治理“高增长低就业”。在不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大量吸纳劳动力的作用,特别是要加快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发挥其就业增长潜力大的作用。同时,要加强

宏观调控,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四是通过城镇化重心下移,分解人口就业矛盾。目前,“高增长低就业”在城市集中显现,加上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向城市过快流动,城市人口就业矛盾进一步集聚。面对这种情况,仅靠加快大城市发展,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必须在促进大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快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发展,以此来分解人口就业矛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重要的是把城镇化的重心下移,从过度注重大城市,转向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特别是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村人口“就地转化”,以进一步缓解城市人口就业压力。

  五是在深化改革中解决就业问题。首先要为国有企业改革支付必要的成本,包括安置就业和开发就业岗位所必须的成本。其次,要提高下岗再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在当前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要从下岗失业人员个体差异较大、竞争能力不强的实际出发,不断提高他们市场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通过合理组织,提高整体就业能力。

  六、鼓励“全民创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要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形成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落实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创业就业的良好风气。

  七、提高开放经济水平,争取更多国内外就业机会。要积极发展出口就业型产业。大力开拓新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市场,扩大出口,增加就业;要继续吸引外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企业走出去,还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促进劳务输出和扩大境外就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