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树青:不可靠的经济学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 17:28 新周刊 | |||||||||
价值中立,对于充分掌握着公共舆论话语权的经济学家来说尤为重要。被宣传干事、假账和企业家的饭局围绕着的经济学家,被上市公司“御用”和接受暧昧“学术赞助”的经济学家,都是不可靠的,他们迟早会刷爆储存着公共知识分子公信力的那张卡。 文/何树青 图—钟宇辉/新周刊(除署名外)
现在,作为一个集体,中国经济学家们的诚信受到质疑。 此前,经济学家并不是一个集体,他们为不同机构服务,以不同方式彰显自己作为经济学家的价值。有人把中国的经济学家(另一种说法是经济学人)归纳为十种:决策圈经济学人、“议会”经济学人、方案经济学人、讲坛经济学人、课题经济学人、绿卡经济学人、公司经济学人、民间经济学人、诸侯经济学人、报章经济学人。 当国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传媒提供给公众的专家意见便随之以经济学家为中心,因为他们是懂行的人。他们更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问策的对象、企业变革的理论后台。他们是当今最炙手可热和最显赫的公共知识分子。“当经济学家努力去解释世界时,他们是科学家。当经济学家想要改善世界时,他们是决策者”(曼昆语)。 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探索中,经济学成了一门显学(2001年时,中国已有301所大学设立了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家们历经了“姓社姓资”的主义之争、双轨制、单轨制与自由贸易的市场开放度之争、发展模式的体制之争、特区与产权改革的政策之争、供求曲线之争、宏观调控与经济过热过冷之争、道德与市场之争,渐渐获得了一种明星化生存。他们每人掌握着一个支点,以此撬动世界,并负责解释一切。这支点也许是一种产权理论,一条需求曲线,一套效率公式。他们极大地影响着公众和市场经济的操盘手,并经常有机会出任市场经济的操盘手,延续着“经世致用”的中国文人传统。 英国作家肖伯纳讽刺“如果把所有经济学家首尾相接地排成一队,他们也得不出一个结论”,但经济学家之间意见分歧是正常的事。价值中立,对于充分掌握着公共舆论话语权的经济学家来说尤为重要。他们不能像《笑傲江湖》里的桃谷六仙,以非正常的逻辑来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也不能像地方政府和企业巨头的贴心小棉袄,因为利益的关系,便负责为其一切决策和市场行为作出貌似科学的合理化的解释。 我们需要经济学家。但战斗力指数和曝光指数不能作为衡量其才华和真知灼见的标准。公众需要聆听对市场的解释,但这解释一定不能是投机的、附着了幕后私人利益的和哗众取宠的。被宣传干事、假账和企业家的饭局围绕着的经济学家,被上市公司“御用”和接受暧昧“学术赞助”的经济学家,都是不可靠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们变成了经济学商人,迟早会刷爆储存着公共知识分子公信力的那张卡。 中国增长奇迹并不依赖于经济学家的预言,频繁飞行于各大城市进行收费讲座并总是预测失灵的经济学家只会令自己的趣味变得像小资、美女作家一样可疑。经济学书斋和基层人丁稀少,经济学家们云集在大众传媒版面、飞机商务舱、五星级酒店和主席台上,像极了“超女”,热闹非凡,赢尽眼球,却无关专业品质。 也许,这又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个案,是过多的伪经济学家在败坏着经济学家的信用,而不可靠的经济学家正是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