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议学人 > 正文
 

经济学家不应反感网上舆论 多研究穷人经济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 14:20 燕赵晚报

  温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叫舒尔茨的经济学家的一句话,他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总理心忧黎民、情系百姓的情怀,令人动容。他还在记者会开场白中说,“其实关心两会的是全中国人民。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他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竟然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我觉得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他们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

  而此前,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在人代会中接受记者采访时,号召经济学家要有勇气顶住“互联网的压力”。我们就有些纳闷了,厉到底为什么对互联网如此不满、如此反感呢? 更多言论特刊

  正派经济学家何必惧怕互联网压力?

  互联网只是一个平台和载体,本身并不具备压力,有的只是通过互联网所反映出来的民意。所以,厉以宁教授的这番讲话,充分说明互联网上民意声音的强烈,以及容不得任何人忽视。

  其实,基于网络的特点,互联网所反映的民意较一般调查更为真实,就拿经济学家来说,在互联网上听到的声音是你们在调查中、在座谈会中、在这样那样的研讨会上听不到的声音。互联网上的声音就是民众最为真实的声音,是民众真情的流露,体现的是真正的民意。因此,顶住互联网的压力,难免有抵制民意之嫌吧。

  作为经济学家(以及一些官员或者这样那样的“腕们”),必须做到服务于大多数,顺应民意,并把互联网上的声音作为衡量自己的一些政策、理论和措施、行动、言谈正确与否、是否体现民意、合乎国情的一个标尺,而不是惧怕互联网上的民意,甚至惧怕互联网上的声音,如果对互联网上的声音求全责备,听不进网民的真实意见,无异于把自己置于民意的对立面上。这样的经济学家或是官员,人民需要吗?

  总理的网声和厉以宁“顶住”互联网

  既然“网声”令总理感动,既然总理及其政府也会认真考虑“网声”,那么,厉委员的“顶住”之说从何谈起?

  从过去的实践看,网络确实也给一些人带来过压力和痛苦,比如山东济宁副市长李信,就是在潮水般的网络声音中“沦陷”的;还有沦为个别企业代言人的个别经济学家,也经常遭受网民的质疑和声讨,等等。毋庸置疑,任何行得正、坐得端的官员、学者,不仅不惧怕“网声”,还乐于看“网声”,时常被“网声”感动,善于从不同的“网声”中吸纳营养,根本谈不上“顶住”之说。

  当然,对于那些独立思考并有真知灼见的经济学家来说,他们的思想与观点,不该为网民所左右。但不少经济学家的观点毕竟将会对国家政策产生一定影响,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也需要听取民意,进行调查研究,而不是闭门造车。从这个意义上说,多看看网民对经济生活方面的看法,有利于经济学家在广泛了解民情基础上独立思考,何须“顶住”?

  厉以宁顶住“互联网压力”,啥意思

  互联网上的压力也是有的。人们记忆忧新,每遇特大矿难发生,每遇一些危害社会、危及老百姓的典型曝光,每遇典型贪官污吏的出现,总见互联网有声音。有的声音非但尖锐得很,而且分析博古引今头头是道。许多时候,对某些社会热点问题互联网常是网评如潮,大有“打破沙锅问到底”,“敢把贪官拉下马”之势。难能可贵的是,很多“网评如潮”之后,时见地方政府有反应动作,比如,近年湖南邵东官员在广西野蛮冲卡;内地贫困县搞豪华演出;湖南嘉禾县野蛮拆迁等典型事件迅速处理,无不打上互联网的印记。

  被曝光的当事人及其顶头上司,内心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与许多事情一样,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假若没有包括互联网在内的舆论监督态势,一些事情的处理恐怕没有那么迅速,也没有那么大胆。从这个角度而言,互联网有时候形成的压力并非坏事。正因为互联网的独特作用,近年来,许多官员都注重利用互联网宣传政策,解释法律,公布信息,引导群众,分流群众情绪。更加重要的是许多官员注重从互联网中了解民意,发现问题,迅速调查及时调整思路。

  诚然,互联网也是“双刃剑”。网上的言论并不一定都反映实情,也不一定正确。即使是合理的声音,其遣词造句也不一定准确。有时候甚至出现泄气愤图攻击之言。假若这些也列入“压力”的话,那倒不用怕,因为真理是在与谬误比较中发展,谬误终究会被主流网意淘汰。一个坚信自己观点是正确的人们,面对方方面面的网评,还可以通过网评比较补充自己完善自己。怕的则是面对事实,却不肯正视;怕的是面对讲事实、充满哲理的批评建议却违疾忌医。一句话,怕的是脱离群众,与人民群众意愿背道而驰。

  多研究点“穷人的经济学”

  当今中国,经济学是一门显学。社会公众对经济学家寄予厚望,希望他们是客观经济规律的探索者,是社会正义和良心的守护者,是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理所当然地应该多研究点“穷人的经济学”,多为穷人谋利益。但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各个利益主体都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这种利益博弈过程中,强势群体特别是某些利益集团无疑处于支配的地位。他们可以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能量,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施加影响,对社会公共舆论的倾向施加影响。比如,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实行经济紧缩方针时,一些房地产商赞助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研讨会,由经济学家出面呼吁政府实行宽松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可以看作是一个开端。而在2004年有关国有资产流失讨论中,利益取向明显的学者与资本的联盟关系更是浮出了水面。

  可见在当今的利益格局中,我们的经济学家一不留神,就会有意无意地充当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从而失去超越于利益集团狭隘私利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而把“穷人的经济学”丢到了脑后。即使像厉先生这样有名望的经济学家也在所难免。去年底,在北京大学第七届“光华新年论坛”上,厉先生谈到如下观点:中产者队伍的壮大,主要应该依靠较低收入者逐步提高他们的收入,而不是靠实行高税收,把富人降为中产者。他强调指出:杀富济不了贫,也无助于穷人的脱贫。这就奇了!通过税收这个国家强制性杠杆,对富人多征税,可以通过收入再分配缩小收入差别,达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既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也有利于保障富人的长远利益。为什么这个连普通老百姓都懂得的道理,经济学大腕厉先生却不甚了了呢?人们有理由怀疑,厉先生是在为某些先富起来的利益集团讲话,搞的是“富人的经济学”。

  由此看来,经济学家必须顶住某些利益集团的压力,还有诱惑,方能把目光更多地投向穷人,更多地研究“穷人的经济学”。如是,则百姓幸甚,学界幸甚!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穷人经济学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