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议学人 > 正文
 

王志纲:中国的经济学家成了游走四方的托钵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 11:58 新浪财经

  作者:王志纲

  歌德曾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鸟儿。同样道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备受追捧的显学。

  何谓显学?顾名思义,就是显赫一时的学说、学派。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曾总结道,
原始社会的显学是巫术,所以巫师在那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实即便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封闭的部落里依然如此;欧洲中世纪的显学则是神学,

  罗马教廷拥有生杀予夺之大权,布鲁诺就是被其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的;而在中国的帝制时代,显学则是孔孟的儒家学说,国家选贤任能的科举考试使用的也是其经典的“四书”、“五经”;十七八世纪的欧洲,显学则是哲学,物理学家牛顿、笛卡尔,数学家莱布尼茨等都以哲学家自居,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更是公认的哲学大师;到了20世纪,尤其是进入70年代,欧洲的显学是经济学;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异军突起的显学也是经济学。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整整100年的时间,高悬于国人头上的两把利剑就是“亡国亡种”,与之相对应的显学就是探讨、研究中国如何“救亡图存”的学说、理论,如哲学、历史、文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传统国粹自然也是研究和实践的一大方向。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陈寅恪、蔡元培、梁漱溟、冯有兰、熊十力、陈垣、胡适、陈独秀、鲁迅、老舍、金岳霖、沈从文、钱钟书、巴金、梁实秋、徐志摩、郁达夫等人就是代表,其中没有一个是经济学家。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显学也是文学、史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处于主流地位的也没有经济学的立足之地。

  中国经济学以及经济学家成为社会的显学,认真算起来只是从1992年确立中国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以后。所以,目前经济学家的异常火爆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粮食、商业及供销系统的惟我独尊一样,都是“时也,命也”,跟个人的努力、才华没有任何关系。与经济学家打的交道多了,我经常在恍惚中看见他们的神色——矜持,儒雅中遮掩不住的自傲,就像在物质极度匮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卖食品、卖生活物质,尤其是卖肉的脸上显露的一样,当然他们毕竟是文化人,表面还是温文尔雅的。

  一个行业的催生靠的是天时与地利。经济学成为显学,天时就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千年未遇之变局,是市场经济的框架之确立,今天经济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地位高低、价值大小、有没有话语权的最重要因素。地利,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靠摸着石头过河完全无法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无法有效地提升一个区域、一个城市,乃至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则国家的发展战略与走向,中则区域经济与城市经营的提升,小则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都离不开经济理论的指导,加之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不仅登堂入室,而且纷纷进入政府成为国家的行政首脑,更大大地推动了这一波浪潮。

  克林顿是美国历史上在经济方面最有作为的总统,两任财政部长鲁宾、萨摩斯及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号称“三驾马车”,为美国重执世界新经济的牛耳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三人都是颇负盛名的经济学家。2004年,在党派混战中脱颖而出的印度总理也是国内非常有名的经济学家。

  学者从高墙深院中介入火热的生活,本来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目前的隐忧是许多显学大师经常“越界飞行”,并且乐于成为大众传媒追逐的明星。

  我因做项目之故,经常受各地政府及媒体的邀请去全国讲学,让我非常吃惊的是在我参加的许多专业性极强的论坛、对话活动中,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可以说是“十处打锣九处在”。

  作为一个下海10年的知识分子,到今天我接受邀请参加论坛、讲学、演讲或者媒体采访,始终坚持一点,只谈自己思考、实践过的东西,就是说只谈自己懂的,如复合地产、泛地产、大盘经营、商业地产、旅游开发、新型工业园区、区域经济及城市经营等。但有些经济学大师就不是这样,讲的多半是“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在目前的经济格局下,企业应该如何如何做,道理都不错,但似乎又很飘逸,让老板们感到摸不着头脑。不到一个小时,拿了主办方给的劳务费马上就走。据圈内人说,有的人最高记录是一天跑了五场。

  天子脚下还有一位名气不小的学者,经常被邀参加各种论坛。他的一个最重要特点是唱反调——如果大家都说经济过“热”,他必定说“过冷”;反之,如果大家都说经济过“冷”,他必说“过热”。不少人说地产泡沫严重,他就说根据世界主要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没有泡沫,或泡沫很少,无伤大雅。还有的少壮派经济学家,善于用国际视野来解读中国的经济现象。比如说地产前景,他就说西方的城市化率是90%,而中国仅仅30%,如果要达到西方的水平,至少要3亿农民进城,所以中国的地产市场前景光明。

  学者从书斋中走向社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市场对接,本无可厚非,但却不能成为四处逐利、搏名的商人,更不能违背自己的学术精神。一个严肃的学者不管他怎样活跃,总要保持自己学术研究的一贯性,也就是说他的一切社会实践都应围绕着自己的学术研究,绝对不能为了成为媒体眼中的明星或者为了区区几个孔方兄,就随便追逐热点,越界飞行。比如说今天国企改制是热点,就大谈如何进行法人治理,明天私营经济是个话题,又大谈家族化与现代化;今天地产开发浊浪滔天,就拼命说还有50年的黄金期;明天城市经营是焦点,就大谈西方的城市经营是怎样做的,我们该如何学习;昨天粤商攻城略地,就研究、分析为什么广东人这么厉害;今天浙商如日中天,就说从春秋战国开始江浙是如何不凡。坦率地说他们的研究重心只有两个指挥棒:一个是传媒的关注程度,一个是老板的兴奋程度。这样一来,中国这些精英级的知识分子不就成了游走于四方的托钵僧、到处化缘的游方和尚或者拼命走穴的通俗歌星吗?

   过去我们常说“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殊不知社会发展速度惊人,已经成了“各领风骚三五年”。目前的中国,年老的显学大师们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年的则正欲“乘长风破万里浪”,而新近崛起的年轻一代显学大师们已经喊出了“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或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听这些年轻的学者纵论天下风云,感觉到他们身上的确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

  就其年龄、经历而言,客观说非常难能可贵。不过“听其言,观其行”,我始终有种印象挥之不去,什么印象呢?打个比方,就像一幢房子,一般而言应有三个层次:框架结构,外墙及装修。他们给我的印象就像房子的装饰、装修,远远一看,色彩、线条、图案非常漂亮,工艺也不错,但是往深处看,就不难发现他们对自己所装饰、装修的墙,尤其是钢筋、水泥、预制件等框架结构知之甚少。

  这让我想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几件事。有学者向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价格双轨制的建议,原本之意是想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之下,寻求改革的突破点,不想这一建议推行的结果是产生了大批的“官倒”,腐败盛行,使改革开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后,这个价格双轨制的发明者还引用马克思的话说:他“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20世纪90年代,在一帮年轻的海归经济学家的鼓噪之下,中央大力推行增值税制度,没想到结果则是虚开增值税蔚然成风,广东潮汕地区因之而元气大伤。全国范围内虚开增值税的大案要案层出不穷、前赴后继,充分说明这一制度设计弊端严重。

  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都极强的学科,而中国的经济学大师们最大的缺陷就是普遍脱离实践,闭门造车,关在书斋中潜心研究西方大师们的理论,如萨缪尔森、凯恩斯、布坎南、哈耶克、缪尔达尔、诺斯、科思、弗里德曼等,当他们所知所感的现象与这些大师们的理论有某种程度的吻合时,便兴奋得像发现了真理,马上在媒体传播。所以,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判断、看法与见解,更多的是一种一时一地的感悟,缺乏的是系统、理性、战略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一位领导人曾不无感慨地说,经济学家总希望他们的建议被政治家接受,从而扬名天下,但是对实践结果负责的是政治家而非他们。

  中国的经济学家什么时候算成熟?对中国的经济现象及走势有长期、稳定、成熟、理性的认识,并因此在世界学术论坛上有一席之地,而不是成为大众传媒明星。正如美国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的,如果谁能将中国的经济现象解释清楚,一定能获诺贝尔奖。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经济学家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