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经济学人 > 2009年度观察家年会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2010年1月16日上午消息,由《经济观察报》社主办的“2009年度观察家年会”在北京举办,主题为:中国再出发。新浪财经直播此次会议。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发表题为《中国的另一半人口红利》的演讲,他表示2013年开始我国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关的第一次人口红利将消失,但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制造出第二次人口红利,至少在2020年以前中国仍然可以利用人口红利来促进中经济增长。
蔡昉透露,在改革开放期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中有27%的贡献来自于人口红利,也就是说特定的人口年龄结构保证了劳动力需求供给和储蓄率,因而成了经济增长额外的源泉。
据悉,过去多年人口抚养比(劳动年龄人口供养多少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指标一直下降,而人口抚养比例每下降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增加0.115 个百分点。但蔡昉透露,大概2013年开始,我国人口抚养比将停止下降。
据悉,这意味着,此前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多所带来的第一次人口红利将消失。
“人口红利消失也不意味着一定会消失经济增长源泉,要看新的增长源泉。”蔡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会经历一个特定的人口转变时期,消耗掉过剩劳动力,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比如用技术替代人工,用资本替代劳动,这不是坏的转折点。
蔡昉认为,通过制度安排可以获得第二次人口红利。例如,改善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消除劳动力流动和利用中的制度性障碍,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培训水平,把劳动力数量优势转变成质量优势等等,都可以开发现行的人口红利。
蔡昉认为,在老龄化的情况下,如果有好的有利于积累的养老保障制度,仍然可以保持高储蓄率;如果有好的健康保障,有好的教育水平,仍然可以把劳动年龄、退休年龄往后推延,继续保持劳动力充足,从而制造出第二次人口红利。
“在过去30年里,中国城市化每年的增长速度是3.2%,而这种超常规的城市化速度,未来不一定能保持了。”蔡昉透露,中国的人口结构在变化,城市劳动年龄人口不再增加,2015年前后农村的劳动年龄人口也不再增加,城市化的增速将不再那么快,但城市化仍然有潜力。
“另一半人口红利在于把进城的农民工和没有进城的农民工,真正变成市民,”蔡昉介绍说,目前46%城市化率是用统计上的常住人口达到的,也就是说农民工进城工作超过6个月就记录下来,而非农人口化率只有33%。农民工尽管进城常住,但没有成为市民,对养老保障制度的贡献几乎为零,拉动消费成本和对劳动力素质贡献也没有发挥出来。
蔡昉认为,通过制度安排获得第二次人口红利,至少在2020年以前,中国仍然可以利用人口红利来促进中经济增长。(华艳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