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冠华 :火炬计划是探索科技经济结合的创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 15:51  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本报记者 霍鑫报道

  国家火炬计划和我国的高新区事业起步于1988年,到1992年,国家共批准设立了52个国家高新区,这也意味着火炬计划的实施载体在全国形成了系统布局,火炬之光照遍了神州大地。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徐冠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调任原国家科委副主任,而当时在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寻求突破的火炬计划正在他的主管范围之内。从此,徐冠华便和火炬计划、高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6年的副主任、副部长和6年的部长任期内,徐冠华对火炬事业和高新区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也许是由于从事过科研工作的缘故,徐冠华对于火炬计划的意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对于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也有着独到的认识。正是在徐冠华主管火炬计划的那段时间,国家高新区完成了从一次创业向“二次创业”的过渡,火炬事业从星星之火发展成了燎原之势。

  钟情火炬计划

  “在一系列科技计划中,我对火炬计划有着更多的情感和感受。它在促进我国科技和经济结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性作用。”徐冠华对于火炬计划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徐冠华亲身经历了科技和经济结合的过程。“过去我认为,发表好的论文、拿科技奖项就是为国家作贡献。1986年转拨事业费是对科技界的第一次冲击,使科技界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我也逐渐意识到,科技研究必须考虑经济,探寻科技和经济结合之路就成为我在科技部任职期间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一直在探索科技和经济结合之路,科技和经济两个系统都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原因就在于两个系统都是立足各自内部进行努力,没有找到科技和经济有效的结合点。恰恰是火炬计划和高新区的建设打破了这个常规,在科技和经济的结合方面做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尝试。徐冠华认为,火炬计划的成功就在于,它从根本上打破了从科技系统内部追求科技和经济相结合的局限,开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正因如此,徐冠华在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和科技部副部长期间,把大部分的精力都倾注在高新区和火炬计划上。“那时几乎每周都到各地的高新区调研、考察,看到高新区生机勃勃、高速发展、人气旺盛,就会备受鼓舞。”徐冠华把到高新区考察称作“充电”,而每次“充电”之后就会感到精力充沛,他对高新区的感情可见一斑。

  那一段时间,50多个国家高新区几乎都留下了徐冠华的足迹。担任科技部部长之后,工作领域更宽了,责任更大了,但在徐冠华脑子里,火炬计划和高新区依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火炬计划成功的启示

  “火炬计划的实施从几个方面都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徐冠华说。首先,政府要创造一个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环境。他认为,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性很高,竞争性很强,而生命周期很短暂,这就要求政府要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让企业走从小到大、大浪淘沙、滚动发展的道路。国内企业联想、华为,国外企业微软、惠普走的都是这样一条道路。而一些地方政府依然习惯于办企业,不习惯于创造环境,这是政府在经济工作中的定位出现了偏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