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仁宝:江南士绅再出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1日 10:19  资料
吴仁宝
吴仁宝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文平

  1983年,吴仁宝领导的华西大队更名华西村,从发轫于斗争哲学的“大队”进化为起源于建设哲学的“村”,不仅标志着中国乡村治理方式的变迁,还标志着吴仁宝个人历史的转折。

  吴仁宝的个人历史可以分为两个时代,1983年是他的第二个时代的开始。

  1983年,吴仁宝领导的华西大队更名华西村,从发轫于斗争哲学的“大队”进化为起源于建设哲学的“村”,不仅标志着中国乡村治理方式的变迁,还标志着吴仁宝个人历史的转折。

  华西大队成就了吴仁宝个人历史的第一个时代:农民政治家。22岁那年,时读时辍念过三年私塾的吴仁宝,从华西迈出政治生涯的第一步。紧随中国乡村政治步伐的吴仁宝,27岁由“村官”变身“乡官”。当如火如荼的“农业学大寨”席卷全国,吴仁宝将他领导下的华西大队,变成和山西大寨遥相呼应的“南大寨”。把握了政治挂帅的脉象,知天命的吴仁宝当上了中共江阴县委书记,江苏省委委员、中共十一大代表。

  1983年,吴仁宝尚未走出人生的低谷。华西大队的终结,意味着他在政治挂帅年代的风光一去不复返。中共十二大将阶级斗争的主旋律换成了经济建设,干部导向在单一的革命化之后加上了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于是,苏州地委农工部副部长的闲职,迎来等待黯然告退的吴仁宝。

  吴仁宝之所以令人叹服,就在于他没有像大多数农民那样在闲职上养老。他返回了他始终兼任支书的华西,从55岁的“高龄”出发,在他的个人历史中,开始了农民企业家的第二个时代。吴仁宝从一个官员所应有的政治角色,转向一个农村社区领袖在改革开放时代所应有的经济角色。华西村也从农业学大寨时代的典型,转变为农村工业化市场化时代的典型。

  1983年,决定在经济挂帅的年代再度崛起的吴仁宝,用华西集体所有的28万元,投产华西药械厂,生产华西牌背负手动塑料喷雾器。吴仁宝的胆识不是寻常农民可以比拟的。就在包产到户风光无限的年月,惯于跟风的吴仁宝没有选择政治正确,没有将华西集体资产分到每家每户,而是积攒集体资产,在别人分地做个体户的年代办他的集体工厂。

  20年后,吴仁宝退休了。卸下华西村党委书记的他,给中国乡村留下了“共同富裕”的政治佳话,给华西村民留下了轿车别墅30亿固定资产,给华西村留下了“天下第一村”的封号。“君临”华西村40余年的吴仁宝,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中的第一人。

  尽管官方给了吴仁宝“建党80周年80人”的牌坊,以现代文明价值观念评价吴仁宝的少数知识分子仍然质疑他:是否在搞家族制?没有节假日是否损害了村民的自由?华西村的富裕是否都是国家政策性投入的结果?

  抛却见仁见智的个人评价,综观吴仁宝的政治人生和经济人生,我们不妨将他看作一个江南士绅。1983年,是这个江南士绅的再出发。第二个时代的吴仁宝,其从城市到农村的路,极大地暗合了一个近代士绅的路,虽然那时候的士绅早被打翻在地,了无踪迹。

  士绅,是官民之间的中间阶层。江南近代士绅是官场和乡村的桥梁。政治上,他们被官方所接受,道德上,他们被民间所认可。如果没有政治权威和民间道德的双重确认,吴仁宝的天分,很难有发挥的余地。前期是大队这个正规组织,给了他官方的合法身份;后期则是他的行为、品格和办事能力,让他赢得了社区中的道德权威。与科举制度血脉相连的士绅阶层,是循着由绅而商的路径,从政治角色化而为经济角色的。远离科举功名的吴仁宝,在1983年之后的华西村,与一个士绅何其相似。

  吴仁宝的个人历史,折射出一个让农民企业家走向历史前台的社会制度环境。这一环境下,成功的农民企业家就应该具有如“士绅”般的双重特征:一方面,在政治上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在道德上堪为楷模。 来源: 南方周末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