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经济50人聚首北京论道金融危机(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9日 22:53  新浪财经

  改变出口导向战略

  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此次金融危机考验了中国出口导向的战略,并暴露出其中的问题。

  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指出,中国过去是靠美国的需求,这种需求包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也包括没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我们中国的出口带动,现在这个需求肯定是要大幅度地缩减。”不过他认为这种情况下,中国比美国有优势,“中国还有内需的市场需要开发,中国的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但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并不一定就变成有效实际的需求,我们怎么能够让这么高的储蓄转化成有效的实际的需求,这是我们中国现在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则提出,中国保经济增长不能保出口。“这个认识,不光是短期的,我认为还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她指出:“短期和长期我们保增长,不是应该保出口,而是要保内需。”

  不过不是所有经济学家都赞同通过拉动内需来维持经济增长,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储蓄率是短时间控制不了的,很高的储蓄率是我们平衡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个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拉动内需还有很多问题,要刺激经济恐怕还是在投资上。

  张维迎则反对简单地认为“出口不行,就增加内需”,“我们有储蓄本身就是没有需求,没有需求储蓄就不会存在。”他从供给的角度分析称,要增加供给,运用减税、减少对企业活动的限制等刺激生产力的方法解决问题。

  危机给中国带来机会

  而对于此次危机给中国造成的影响,与会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机遇大于挑战。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说,如果说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亚洲大国,这一次这个机会能不能使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我觉得这个机会是存在的”。

  中金公司首席分析师哈继铭认为,中国面临的机遇宏观和微观方面都有。宏观方面要提升在国际上的地位,他认为在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方面,“眼前来看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中国的经济体还是比较小,美国和欧洲占的比例很大,“我们想一步登天看来是比较难的,在区域内提高还是比较现实。”从微观上来看就是要利用这次机会释放价格泡沫。

  而对于一些准备趁此机会出海抄底的观点,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抄底还需谨慎,“我们的管理能力有限,也不清楚美国的资产。”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认为,这次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在于,利用中国的以往巨额外汇储备走出去,解决中国长期发展的难题。而在走出去问题上,他认为应该考虑技术引智和获得更多能源的勘探权开发权,而对于金融企业的兼并要“小心再小心”。

  经济学家们普遍赞同的另外一个机遇是通过这个机会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郑新立指出,这个机会百年难遇,未来全球经济的稳定,必须有美元、欧元、人民币。人民币会因此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交换手段、支付手段。(元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