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证券报:这次危机已通过跨国贸易等方式蔓延至亚洲。外需依赖型的亚洲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将受到怎样的影响?
罗奇:全球化的经济下,谁也不能从这场危机的冲击中幸免。目前危机已通过跨国资金流蔓延到欧洲,通过跨国贸易流蔓延至亚洲。过去10年里,亚洲经济体对外部的依赖急剧加深,它们的出口增加达到亚洲发展中国家2007年泛区域GDP的47%,比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最高的指数还要高出10个百分点。而现在,随着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对外部依赖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几乎不可能不受到伤害。
亚洲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愿意承认将会受到全球性危机的影响,产生这种错觉的原因源于亚洲国家认为它们与次级债的直接关联十分有限。然而,虽然亚洲金融机构很可能避免第一轮资产贬值的冲击,但是亚洲经济却难于幸免跨境贸易和资本流动带来的第二次冲击。
最近,中国对于这种冲击的可能性已经做出迅速反应,实施了放宽银行信贷规模、降息等措施,并发出信号表明在考虑新一轮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积极的财政刺激政策。不过,亚洲其他地区还没有跟随中国展开对抗经济周期的努力,以至于这一外需依赖型地区将日益面临出口下滑和经济增长下滑的风险。
上海证券报:全球经济应当如何从这次宏观震荡中汲取教训?
罗奇:今后的关键问题在于,相互关联日益紧密的全球系统能否从这次震荡中汲取深刻教训。而核心在于,各个经济体必须对追求开放式经济增长的后果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如果仅依靠国内创收这种传统方式,美国无法达到其增长目标,因而它转向了依赖资产和债务的全新增长模型。依赖出口的、发展中的亚洲国家也将其储蓄主导的增长模型发挥到极致,将其具有竞争力的货币和出口产品转化为新一轮发展的源泉。
而这次危机传递出的信号是,上述战略难以为继。它们导致了不同层面上的过剩,而世界上最大经济体们在内部或相互之间内外需失衡危险的相互作用则更加凸显了这一点。利用不可持续的信贷和风险泡沫将系统捆绑在一种不稳定的平衡之中。现在泡沫破裂了,这暴露出一种令人担忧的不均衡,需要新的决策方式以及家庭、企业、金融市场参与者在行为上的重大转变。
金融及经济危机经常决定了历史中一些最为重要的转折点,这也是我们在经验学习中最为痛苦的阶段。如果错过这次重新整饬全球化世界的良机,则会成为最终的悲剧。
上海证券报:全球主要央行近期采取了罕见的协同降息行动,这也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应对危机迈向国际性协同政策的一个体现。你对于全球的政策制定者的行动怎样评价?
罗奇: 事实上,我现在希望,世界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我们处于有史以来罕见的深渊边缘,而世界各国的决策者们则有希望在此危机中更加齐心协力、以避免末日危机的来临。
危机肇始之际,全球的政策制定者们按照其思维定势采取了一些临时措施,即逐一解决个别流动性恶化的市场、个别爆发问题的机构。应对此次危机,这些方法并无起色。决策者们必须采取积极主动、强有力的手段来替代现有的被动、渐进的措施,采取所有可行的政策、集中应对。
归根结底,目前这场危机并不仅仅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以及监管机构的危机,而是一场关于领导能力的危机。
世界各个经济体的决策者都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全球修复计划,来应对二战之后最具挑战性的危机。只有这样,全球经济的伤口才真正有希望愈合,随后才会逐渐康复。然而,在这样一种乐观的情景分析当中,在世界经济恢复过程中,决策者们要注意,应当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流动性和风险意愿过剩,因为正是这些导致了现有体系遭受重创,而我们将不再有第二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