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夫:比别人更加执著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7日 12:15 中国经营报
作者:杨静 “当年初中、高中的同学看到我,都说我没有变。”在北京大学电视台的“美丽人生”节目中,林毅夫如是剖析自己。“二三十年了还没有变,开玩笑就是‘长不大’,说好一点就是‘执著’吧。”林毅夫说,自己与别人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更加执著”。 2008年5月31日,作为世界银行“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将走马上任。这一荣耀,只是他“执著”之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林毅夫是第一位运用规范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的中国本土经济学家。根据自己对中国改革发展和许多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改革发展成功与失败原因的认识与理解,提出一套新的发展经济学和转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这也是林毅夫自己“最引以为豪的成就”。 2007年10月31日,林毅夫应邀在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上演讲,作为登上这一国际经济学界顶级讲坛的第一位中国学者,林毅夫的演讲题目是“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这种关注可以上溯到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求学经历,当年其博士论文《中国的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证》被其导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教授誉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这恰恰成为了世界银行选择他的原因,“林毅夫主要研究领域是发展经济学,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非常符合出任这个职位”。对于基于找到确实有效的扶贫减贫措施以巩固自己作为全球反贫困领导者角色的世界银行来说,这次是有意“从发展中国家挑选经济学家”。 通过其一手创立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林毅夫就对中国的粮食问题、宏观调控、土地问题、农民工问题等广泛发表意见。尤其是近几年,林毅夫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穷人经济学”等理论,都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经济政策。 而这一切也仅仅是在延续30年前的那种执著。“作为一名中国人,要为国家做贡献。”因为这个念头,1979年5月16日晚上,当时还是“林正宜”的林毅夫抱着篮球跳进了海水中,从金门泅水到了内地,并在其后进入北京大学主修经济学。 “我回顾了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列强欺辱的历史,一直在思考如何使中国变得富强起来”。在当时的林毅夫眼里,中国富强的希望会由内地而不是台湾来完成。 然而要实现中国富强,仅靠一己之力显然不行,所以林毅夫最大的心愿“是能够教出一批好学生”,让学生看到这个时代给他们的机会,然后通过努力创造一个最好的时代。 “军人的理想是马革裹尸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累死在书桌上”,一贯被认为书卷气很重的林毅夫,2008年主要的工作仍然是“老师”。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