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林毅夫:世行之路中国制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5日 15:0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5日电 (记者 顾钱江 房宁) 1986年,刚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获得博士学位的林毅夫到世行当了三个月实习生。他当时不会想到,时隔20多年后,自己将再度步入世行总部,作为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为世行带来“一套独特的技能和经验”(世行行长佐利克语)。

  中国农历春节前夕,佐利克于北京时间5日清晨正式宣布了对林毅夫的任命,为他去年底访华时的表态——将中国的发展经验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作了生动的注脚。

  林毅夫也创造了一个纪录:在世行这一全球最大发展机构的60多年历史上,他是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家。

  但林毅夫的脱颖而出并不意外。据悉,早在酝酿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提名人选之初,佐利克就明确了从发展中国家遴选的原则;林毅夫不仅来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其学术成就深深植根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他对“中国奇迹”的经济学阐述早已受到国际上的认可。

  出生于台湾的林毅夫1979年渡海来到大陆的传奇已为人熟知,此后他先在北大经济系学习,再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1987年回国。这20多年中,林毅夫不仅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更是积极的推动者和自觉的研究者。

  从中国农村经济研究发端,林毅夫的学术生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渐次深入到发展战略、宏观经济、国企改革、金融改革、对外贸易等诸多方面。他曾两获中国经济学研究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作为第一作者的《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被认为是研究当代中国经济的人无法绕过的著作。

  北京大学朗润园内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院落,林毅夫等留美学者于1994年创办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就位于这里。中心抱持“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的理念,深入研究中国本土问题,用规范的方法做研究,取得了国际级的成果。林毅夫说,世行对他的任命也是对研究中心学术方向的一种肯定。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赴美学经济蔚为风潮,他们大都怀着经世济民的理想,希望求取西方经济学的真经,为中国复兴贡献力量。但林毅夫很早就意识到,对改革开放的“中国奇迹”,现有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清楚,必须进行理论创新。

  林毅夫认为,中国改革开放能够成功,是因为摒弃了计划经济下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赶超战略,通过放权让利和体制革新,逐步找到了符合本国资源禀赋条件的发展道路,使中国的比较优势得到了充分释放。

  他指出,与东欧国家的“休克疗法”相比,中国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是采取了一条代价低、风险小,又能及时带来收益的渐进道路。形象地讲,就是邓小平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

  近年,林毅夫结合其他亚洲国家的经验,进一步将上述理论观点用数学模型和经济学语言进行系统化阐述,并强调中国经验不仅是“特殊的”,更是“一般的”,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借鉴。

  对作用日益受到质疑的世行来说,林毅夫所擅长的中国经验,无疑有助它深入了解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提高扶贫减贫行动的成效。

  2007年12月,林毅夫作为首位受邀的中国学者,在久负盛名的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发表了《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的演讲。登上该讲坛的学者中,曾有14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事实上,林毅夫被认为是中国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人。

  林毅夫还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这使他有机会在多个议政场合,向中国高层提供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他的“新农村建设运动”、“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等建议,都成为国家决策的重要参考。

  作为一位受过西方经济学严格训练的学者,林毅夫表示自己的研究也是要回答亚当·斯密所提出的“国富、国穷”的大问题;作为一位“以天下为已任”的中国知识分子,林毅夫坦承如能以学术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将是莫大的幸福。

  今日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林毅夫的世行之路或许提醒人们,在国际社会科学舞台,“中国制造”的学者也在崭露头角。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