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壮:企业走出去首先要建立自己品牌地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20:50 新浪财经
2007年12月21日晚上7:30—9:30,第五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邀请到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华商研究中心主任康荣平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杨壮教授,一起就“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话题进行一场精彩的对话。新浪财经进行现场图文直播,以下为杨壮精彩发言: 主持人:听了两位老师的谈话,也是一个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的原因之分析,包括康老师提到两点,出口受阻,海外投资建厂可能解决了一部分的原因,还有资源的获取也是我们走出去的原因,我想可能还有更多,我觉得还有一些考虑比如市场的获取,我们要去当地拿市场,比如华为走出去,华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我个人认为,是一类比较成功的典范,他是靠技术走出去,而且他走的是先到中低端,然后再逐步进军发达国家的市场,所以我觉得华为这两个角度,一个是技术先导,一个欠发达地区,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走出去,他是为了拿到当地的订单,也在外面设一些研发、生产,包括他也到印度设厂,获取印度的人才,走出去为了获取什么?为了获取当地的人才,为了获取当地的市场。还有一个走出去就是说我们国内现在来看,成本的优势,由于人口红利给我们带来的成本的优势在逐渐的减少,因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同时我们环境的成本现在讲和谐,讲可持续发展,环境的成本也在提高,环境的成本企业付出的成本提高,人才付出的成本提高,也使我们企业有了一种走出去的动力。所以走出去的原因分析,我想还是想请杨老师康老师再多少补充一点儿,就是为什么走出去?进入这样一个话题。 杨壮:从微观角度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原因太多了,比如我们讲一个品牌,我们现在很多中国的企业在中国本身他自己没有品牌意识,另外中国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局限性是相当之大,中国很多企业研究了南韩和日本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就发现,一个企业要真正走到国外去,首先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自己品牌的地位,我觉得做品牌做得可能最好的一个企业就是三星,三星品牌曾经排列,80、90年代的时候位置很远,100多位,前几年国际上一个很著名的杂志评价三星品牌,已经到了第20位,但是三星品牌的后面的几位其中有一位是索尼,这一点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说,真正的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品牌,了解这个品牌,崇尚这个品牌,追随这个品牌,那么我们这个企业的增长会很快很快。 另外我也很关心人才,走出去也是在培育人才,中国的企业在国内尽管培育了很多人才,但是我们国际化的人才还不是很多,我们真正的懂国际市场,懂国内市场,了解国际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文化这样的人才并不是很多,我们出国的人很多,很多出国的人很有意思,了解了国外以后,好像又不了解国内了,我们有些没有出过国的人,在国内研究中国企业的经营战略,研究毛泽东的这种战略思想,研究中国的文化国情,研究得相当透彻,但是当我们一旦到国外去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国外的人情,整个环境和中国的人情环境完全不一样,用原来一套方式方法去在国际市场拼打,可能也会出现问题。这个走出去的动力,我说在这里面要到国外去搜集很多的人才,能够让他们真正了解国外,了解中国的情况下,给中国企业上到一个台阶,同时走出去也是给中国企业一个启示,就是在国外的这种环境里面,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战略定位和思维模式。 其实我想举个例子,最近北大国际EMBA我们到了延安,因为我们有一些军科院的专家,他们专门讲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以及主要矛盾。我们研究这个战略之后就发现,毛泽东之所以当时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彭德怀在毛泽东的指导下能取得那么大的成绩,是因为毛和彭很多人对中国的国情极为了解,摸得相当之透,他把中国的环境,天时地利人和都搞得很清楚,所以取得了很多次的胜利,在解放后一段时间后所出现的问题,是因为毛本身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认识不清。 我们就讲朝鲜战争,我问了一下军事专家,我们同样用游击战、伏击战、运动战的方式打,我们顶多打一个平手,这一点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因为环境发生变化,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还用的当年的这种战略和战术,在一个不同的环境中仍然采用同样的方式,一定会吃亏,一定会有预见不到的情况,我就想在整个国际化走出去的过程当中,可以使我们的企业更加具有战略性的思维、思想,能够在国际化的调整我们在中国运营的方式。 我举个例子,还是举华为,对华为我非常非常尊敬,他们在海外这几年整个的扩展过程当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们现在的海外业务已经达到了70%,这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情,从全世界各个地方,除了美国之外几乎都有他们的足迹,但是在看他竞争的模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原来在中国市场所采用的方式,这些方式在有些国家和有些地区是成功的,在中东,在印度,在前苏联现在的俄罗斯,还有一些拉丁美洲国家,相对是成功的,因为这些国家的国情、文化以人为本的东西,人际之间交往的规律是一样的,因此我们打这个仗可以用这个方式,但是在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市场国家,我们在用我们原来采用的一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或者是人海战术去拿一个项目,或者是利用人际关系去拿到一个东西,那可能就要重新思考,这也是我们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北大国际EMBA学员在思考,在不同环境下采用不同经营战略模式的一个课题,也引起了很多的想法,对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一层的研究。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