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李稻葵:中国处于非典型通胀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02:10 第一财经日报

  

李稻葵“成本增加是推动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原因,这区别于传统意义上求大于供造成的通胀,从而具有非典型性。”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稻葵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说。

  “国际原材料价格上升和农村劳动力工资上升是推动成本增加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李稻葵说,“不能简单把通货膨胀归纳为结构性的、仅仅一两个产品的价格上涨,应该注意到,这一两个产品价格上升背后,隐藏着更加深刻的成本推动的根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1月 CPI涨幅达6.9%,比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创下近11年来新高, 1~11月CPI累计上涨4.6%。

  李稻葵说,中国的通胀机理有别于其他国家。比如印度等国出现的是比较传统意义上的由于需求高涨而带来的通货膨胀,这类国家的储蓄率都远远低于中国,由于流动性过剩、外资引入较多,造成需求高涨,虽然不排除国际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因素,但后者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他预测,明年上半年通胀形势依然严峻,CPI涨幅年终将出现回落,整体水平应与今年相当,同时,全世界都将进入一个温和的通货膨胀期。

  谈及应对之策,他分析说,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仅仅局限于财政政策、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等传统措施,除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之外,还应加大汇率政策调控力度。“2008年

人民币汇率可能还会以更快速度继续升值,(升值速度)在8%左右。”

  李稻葵解释说,加速升值对缓解通货膨胀有利,因为汇率升值后会导致两方面结果:一是国内出口厂商大多数用人民币做成本核算,

人民币升值会使原材料进口价格有所降低,国际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影响会部分得到化解;二是由于人民币升值,部分出口厂商会转向国内市场,国内市场供给增加,总体价格水平将会有所下降。


程海礁 张喆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