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沈明高:中国银行真正缺的是固定收益类产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 21:19 新浪财经

  2007年12月13日下午,第五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邀请到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李伏安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霍德明教授以及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教授一起来探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风险”。下面是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教授在发言。

  主持人:谢谢霍老师,您在讲的时候,旁边两位嘉宾都有话讲。

  沈明高:听到霍老师一些观点,很有感触。从学者的角度来讲,存在的问题,很多决策者知道这些问题是一个问题。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第一个银行业的开放。我们一直呼吁银行业不光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只对外开放不对内开放,是不公平的。从去年一年来看,银行业的开放还是挺快的,简单罗列一下,有15家外资银行注册成本地银行,跟国内银行短兵相接程度大幅度提高,竞争增加很多。

  第二,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中国要出现民营银行可能的第一步。民营银行不是不能成立,从监管部门来讲确实比较担心风险问题和认知资格的问题。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对中国的金融业来讲是迈出非常重要的一步。理论上讲,任何个人可以参与办银行,现在唯一只是不能做的是个人不能控股银行。比如村寨银行,已经注册的银行占20%股份,所有个人加在一起可以办一个银行,这个银行是民营的还是国有的,可以再讨论,但是我觉得这是第一步,就是个人可以直接参与办银行,如果是资金互助机构,纯粹是民营的,一个村里的农民出于某种需要,大家互助的性质来利用资金。离霍老师讨论的方向是越来越近,还有一些距离。理想的状态是让中国的个人控股银行,这个慢慢地条件会成熟。

  从开放角度来讲,现在国内银行走出去,海外并购,工商银行民生银行还有国家开放银行,都在国外市场有一些并购,这也意味着不光是现在要有国外的银行进来,国内的银行也可能会慢慢地走出去,这里比较强调的是慢慢走出去,目前面临的

人民币升值的风险,海外投资的步伐必定要比较谨慎的。从实践角度来讲,我们是希望这个步骤一步步往前走,慢慢做实,等到未来某一个时候,国内的民营银行、国有银行和外资银行可以达到平等竞争,这应该不会太长时间。

  第二个问题,银行现在的产品,刚才说到流动性过剩,我的直觉,银行缺得最严重的产品就是固定收益类产品,作为个人,作为企业,很多人来讲不愿意冒太大的风险,也不愿意买

股票,也不愿意买房子,但是我希望能够获得一些适当的稳定的收入,它的风险也比较小。我的判断是中国事实上真正缺乏的投资产品是投资回报率在5%到15%的投资产品,这里的投资产品有一些银行可以提供的,比如说现在有一些货币帐户可以提供比较高的利率水平,但是银行不能提供固定收益率产品,也不能完全怪银行,因为我们市场基础设施不够,缺得最严重我们没有一个公司在市场,银行如果想作为最大固定收益率的菜的话,没有原料。

  银行看得最有吸引力,收益相对稳定点的产品叫打新股的产品,打新股的产品号称回报在5%到20% ,这个挺符合我说的5%到15%之间的投资产品,但是打新股也是有风险的。现在打新股一个是中签率很低,如果新股的IPO价格跌破发行价,打新股也是有风险。从银行角度,怎么样提供在5%到15%回报相对稳定,但是风险随收益变化的产品。这个解决流动性过剩,对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来防御由于信贷控制等等这些政策对银行的风险是非常有帮助的。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