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林毅夫:明年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会在5%左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 11:57 新浪财经

  2007年12月13日上午,第五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邀请到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教授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一起就“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下面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在发言。

  提问:11月份的CPI达到6.9%是11年的新高,PPI工业增加指数是4.8也是两年来的最高。之前我们一直说价格上涨是结构性的价格上涨,但是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已经出现了全面性的通货膨胀,我想问一下两位老师对此如何看待?谢谢。

  林毅夫:大家一方面觉得现在通货膨胀物价指数比较高,影响到一部分中低收入人员的生活。但是我想大家还是必须知道,现在物价指数比较高是我们这几年来

宏观调控成功的结果,也就是说把97年以来的由于生产能力在各个领域里面全面过剩造成宏观经济上面一个相当被动的局面。在2003年的时候,零售物价指数在统计上面是56个部门的,在2003年其实投资增长达到27.7%,这么高速的增长,建材价格上涨,又连续几年农业减产,农产品价格连续上涨的情况下,那一年在16个部门当中物价上涨只有4个部门,12个部门是物价下降的,即使
能源
价格上游产品价格涨那么高,12各部门的下游产品价格涨不起来,代表背后反映的是当时生产能力在各个领域过剩的情形非常严重。

  2004年同样投资增长26.6%,但是在16个部门当中物价上涨的只有6个部门,下跌的有10个部门,2005年物价上涨7个部门,下跌9个部门。2006年物价上涨8个部门,下跌的是8各部门。今年年初物价上涨的是10个部门,下跌的是6个部门。这样一个结构的变化反映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形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总算大部分吸收掉了或者是退出了,国民经济恢复到比较平衡的状况,这是非常可喜的。可喜的状况之下,投资增长还是这么快,消费这几年又增长快,出口的态势也相当好,当然物价会比较高。

  可是这几年政府在宏观调控上面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在政策上面事实上是非常能够审时度势,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情况提出有效的措施,比如原来在财政上面是稳健的财政政策,也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当时一方面要消化过剩生产能力所以财政上面必须还要继续投资增加消费增加基础设施,第二方面必须对投资增长比较快有所控制,所以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们现在看到整个国民经济比较平衡,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机会非常多,在这种状况之下投资的动力非常大,可是为了防止通货膨胀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

  中国目前的态势之下,一方面是居民收入连续这么多年增长非常快,这段时间来讲是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都是比较快的时期,必然消费增长比较多。再加上投资机会那么多,物价比较高相对来讲会跟过去有过剩生产力的情况下可以高增长低通胀,我个人看法在今年开始明年、后年还是会维持比较高的增长,但是通货膨胀率肯定会比有很多过剩生产能力的时候高一点,但是政府会审时度势,所以货币政策从紧以后明年的投资可能会稍微缓缓。

  由于居民的收入比较快,我们要启动内需,消费相对比较高,这种状况之下可能明年的状况通货膨胀率会在5%左右,城市里面低收入人群政府有一个政策,提高低保水平,国务院开了几次服务会议,有非常明确的章程,第一保证这部分最低生活保障部分要增加,让一般老百姓中低收入尤其是低收入老百姓生活能够得到保障。对那些中高收入老百姓,我觉得物价高一点对他们来讲是完全有承受能力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是应该注意的一个新的态势,但是应该说正反两方面有喜有忧。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