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李雪松:价格上涨面临较大压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 05:5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李雪松

  今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品价格呈现出较快上涨的趋势,前10个月累计,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8至10月份分别上涨了6.5%、6.2%和6.5%,其中食品类及居住类价格上涨较多。尽管当前我国的核心CPI(即CPI数据中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部分)上涨并不高,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恩格尔系数较高(2006年我国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3%),因此近期物价的上涨对低收入阶层和困难群众的生活影响较大。除了CPI上涨较快之外,当前我国股市和楼市等资产市场价格也在高位上运行,今年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9.5%。

  受投资需求较高、国内流动性偏多、资源要素改革及国际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价格上涨还将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第一,投资需求较高的因素。2003年全社会投资增长率是27.7%;2004至2006年分别比2003年降低了1.1、1.7和3.7个百分点,虽然增长速度逐年有所降低,但仍在20%以上。今年1-10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8953亿元,同比增长26.9%。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截止到10月底,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6704亿元,同比增长26.5%。由于造成投资冲动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投资反弹的压力仍较大,预计2008年投资增长仍然将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和消费增长速度。投资需求持续多年的高位运行将加大未来价格上涨的压力。

  第二,国内流动性偏多的因素。在现有利率和

汇率框架下,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难度在加大,流动性过多推高了消费品价格和资产价格。近几年,由于我国劳动力的相对过剩及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阻碍了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向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今年以来,一方面我国劳动力的成本开始逐步有所上升,另一方面企业依靠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在下降。这两个因素将促使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向一部分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在货币供应持续偏高、流动性持续偏多的条件下,消费品及资产价格上涨的压力将加大。

  第三,资源要素改革的因素。我国许多重要资源或者资源性产品价格实行政府定价,低于市场价格,既不反映要素稀缺程度,也不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税税率偏低。资源价格偏低是我国经济内外失衡、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的诱因之一。理顺资源价格是扭转经济内外失衡、推进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但资源价格改革将加大短期内价格上行的压力。

  第四,国际价格上涨的输入因素。其一,全球化所带来的工业快速增长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和大宗商品紧张,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价格持续上扬。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在波动中持续走高。当前,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将带动国内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其二,受全球气候因素等导致的产量下降和需求强劲的影响,近期国际粮食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并持续在高位运行。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也会波及到我国的粮食市场。近年来,我国粮食呈现出净进口格局,尽管今年全国粮食继续丰收,但某些品种受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仍然较为显著。国际市场粮价高企的持续,将使国内粮食价格处于相对的高价位。

  为了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2008年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强利率与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对农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抑制

房价过快上涨、防止
资本市场
价格波动过大,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预计2007年全年CPI上涨4.6%,如果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改革措施能够取得预期成效,预计2008年CPI上涨4.0%左右。

  (作者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模型研究室主任)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