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登上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 11:02 新华网
10月31日,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在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发表题为“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的演讲。林毅夫作为首位在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上发表演讲的中国学者,阐述了他对中国特色经济改革模式的理论思考。 新华社记者谢秀栋摄 10月31日,在英国剑桥大学,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右)在发表演讲后与听众交流。当日,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在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发表题为“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的演讲。林毅夫作为首位在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上发表演讲的中国学者,阐述了他对中国特色经济改革模式的理论思考。 新华社记者谢秀栋摄 新华网伦敦11月1日电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10月31日和11月1日在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上发表演讲,成为登上这个国际经济学界顶级讲坛的第一位中国学者。 林毅夫以“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为题,根据自己对中国改革发展和许多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改革发展成功与失败原因的认识与理解,提出一套新的发展经济学和转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林毅夫强调了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正确的战略选择的重要性,并提出“企业自生能力”的概念,以此概念作为发展经济学和转型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来重构发展经济学和转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并探讨发展中国家政府如何发挥正确作用,以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成功。 林毅夫认为,技术的不断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发展中国家必须按照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技术,才会有竞争力,才能创造最大的剩余,进行最大可能程度的积累,要素禀赋的提升才会最为迅速。要素禀赋结构提升后,产业技术必须随之升级,发展中国家可以发挥后发优势,以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方式获得技术的不断进步,因此,会比发达国家发展快,从而赶上发达国家。 他说,二次世界大战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采取赶超战略,发展的产业技术过度资本密集,不符合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这样,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没有自生能力,需要政府以扭曲各种要素、产品价格的方式来保护补贴才能建立起来和经营下去,结果造成效率低下,欲速不达。 林毅夫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渐进式双轨制推进,一方面对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给予必要的补贴,一方面放开原来受抑制的产业部门的准入,提高积极性,这种渐进式双轨制使中国发展和稳定的目标同时达到。 林毅夫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其主要论著有《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自生能力、经济发展与转型:理论与实证》等。 林毅夫1992年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的论文“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评为1980年至1998年内发表于国际经济学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之一,获颁经典引文奖。 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名字命名。从1946年开始,该讲座每年从世界上著名的经济学者中挑选出一位担任主讲人。在过去60位主讲者中,有14人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