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李长安: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须解决三大不平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 02:4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李长安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就表明,尽快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已经成为下一阶段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拥有13亿人口,是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人口“超级大国”。但客观来讲,我们离真正的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人口素质较低相适应,我国的劳动力素质也不高。目前,我国就业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5%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在40%以上,即使是像印度、巴西、印尼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该指标也超过了6%。

  在影响人口和劳动力素质的诸多因素中,教育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主角”。也就是说,我国人口与劳动力素质长期提高缓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育发展的相对滞后且不平衡,而这也正是十七大提出教育要“优先发展”的重要内涵。

  具体来说,在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征途中,必须解决好三大不平衡问题:

  首先是教育投入与财政收入增长的不平衡。近十余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以年均两位数字的速度大幅增长,但教育经费投入的比重却徘徊不前。国际上通常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国的教育投入状况,目前国外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5%左右。相比之下,中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却长期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更令人担心的是,在提出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占GDP的比重达到4%水平的目标迟迟未能实现的情况下,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力度甚至还不断下降。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

财政部2006年年底发布的《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05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为14.58%,比上年的14.90%下降了0.32个百分点。从全国情况看,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次是教育经费分配的城乡不平衡。我国的人口大约有56%在农村,但农村人口却在教育经费的分配方面始终处于劣势,这就造成了我国最大群体的人口素质提高缓慢。根据《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的调查数字,以生均教育经费为例,2004年我国城乡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的城乡之比为1.2:1。在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上,城乡差距也很明显,2004年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之比分别为1.4:1和1.3:1。目前,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

  最后是教育经费使用的结构不平衡。在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结构上呈现“倒金字塔”型,即教育经费投入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分配上出现了“倒挂”。公共教育资源向高等教育过分倾斜,而基础教育的公共投入严重不足。高等教育占教育经费的比重2003年上升到24%(通常为20%左右),而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偏弱。

  我们过去有一句口号,叫做“人多力量大”。其实这句话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高素质的人口才会产生真正强大的国力。显然,和国民经济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相比,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速度要慢了“半拍”。事实上,目前我国的人口与劳动力素质低下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实施

科学发展观战略目标的主要障碍之一。要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必须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地位,尽快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三大不平衡问题。应该看到的是,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消除教育经费分配和使用上的结构偏差,不仅仅是促进我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的需要,也有利于公共财政体系的尽快形成和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可谓是“一箭双雕”的重大举措。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