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晓山:谨防农产品供给-价格出现循环波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 02:36 第一财经日报
季谭 如价格政策减少了农产品渠道,使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生产积极性可能就会受到影响。一旦供给偏紧后,价格还要上去 自9月开始,本轮推高CPI的主要因素——粮价开始出现企稳迹象,这也使9月份CPI相比8月份,回落了0.3个百分点。 稳定粮食价格的相关政策开始显现效果,但在控制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同时,如何稳定市场供需?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看来,这其中还有不少因素需要考虑。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猪肉和粮食价格开始回落,对农民养殖、种植积极性会有什么影响? 张晓山:总体看,粮食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有良性作用。从上半年宏观数据分析,农民收入中,尤其种植业、畜牧业,对农民收入贡献率比去年要高。但是,农资价格去年也开始上涨。 目前,农产品价格开始回落,其影响从整体分析,要看农民对生产的预期。就生猪而言,价格是一方面,其次是生产风险问题。如果他们对未来生产预期比较差,就会放弃(养殖)。 现在政府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粮食有效供给。实际上应建立农民增产增收长效机制,但目前还不能很好解决。 当粮食价格太高时,相关部门就会出台各样措施,控制粮价波动,但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粮食市场体系流通的弊端也比较明显。 《第一财经日报》:对最近几轮粮价的波动,我国采取了哪些调控措施? 张晓山:1991~1996年,粮食价格开始持续上涨。1990~1993年,粮价放得过快,导致1993年底全国性粮价波动。当时,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实行计划调控和市场调节双轨价格并行。 1995~1998年,我国粮食连续4年增产,出现结构性、阶段性过剩,市场供过于求,粮食价格低迷。 2003~2005年,粮价出现恢复性增长。经过多年价格低迷,粮食产量减少,供给紧缺。同时粮食市场化改革开始进行,多重因素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粮价上涨后,2004年国家采取了粮食直补、农村税费改革等政策,2005年粮价恢复平稳。这些年来粮价提高,刺激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第一财经日报》:在出台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前,哪些因素需要考虑? 张晓山:是否出台政策对农产品价格进行限制,这是个认识问题。CPI的提高,到底是由于农产品价格过高引起的,还是由于我们整个经济增长,或经济过热带来的必然影响,要搞清楚。 实际上,近十几年来,整个经济增长,包括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增幅要高于农产品价格增长幅度。 如今农产品供给和需求出现新格局,我们应采取何种政策措施应对?如果控制价格政策减少了农产品渠道,使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生产积极性可能就会受到影响,不会增加有效供给。一旦供给偏紧后,整个价格还要上去。 当前我们对农产品供给和需求,没有风险预警机制。比如出现奶牛屠宰现象,就应考虑牛奶供应量的未来趋势。发改委最近出台了奶业政策,应该是考虑了猪肉价格高度反弹所造成影响的结果。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