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立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0日 18:02 经济观察报
马国川 国情问题研究专家 马立诚 经济观察报:我们注意到,十七大召开前夕,仍然出现了对改革开放置疑的声音,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马立诚:这几乎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近二十年时间里,几乎每次党代表大会召开之前,都有人以各种形式,比如万言书与签名信,对改革开放提出置疑,其目的显然就是想以此来影响中央决策。但是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说,“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因此,这些否定改革开放的声音在党员和民众当中没有市场。 十七大召开前的一段时间里,一些人置疑改革开放,批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说二十几年来的路走错了,引起了一定范围的思想混乱,影响恶劣。十七大报告对此做出了明确回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胡锦涛总书记还代表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这是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党中央的一次明确的宣示,态度非常坚定,很有针对性,对于今后中国的发展意义重大。 经济观察报:如果说,过去某些人对改革开放的质疑更多是从教条的理论出发,那么现在一些人的批评似乎更“现实主义”了。因为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一些新出现的问题困扰着人们,包括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腐败等都成为他们置疑改革开放的理由。 马立诚:改革开放不是一帆风顺、十全十美的,也遇到很多问题。我们肯定改革开放的成就,并不是故意掩盖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对这些问题要采取现实的科学的态度来分析。 贫富分化这个现象确实存在,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首先,中国过去的起点太低了,从这样一个起点很低的状态起飞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贫富分化现象是难以避免的。从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要想大突破、大发展,必然会遇到这个问题。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这是一个必经阶段。过去是普遍贫穷,未来是普遍富裕,中间这个贫富分化是一个过渡。中国如果不迈进这个过渡阶段,那么就要在普遍贫穷中过日子。我们周边有的国家不就是这样吗?怎么办呢?咬着牙也要往前走。不然,就会像有些国家那样,国民要离开自己的国家。从上世纪60年代直到“文化大革命”末期,广东不是也有几十万人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香港吗?我们决不能再倒退回那样一个状态里去了。 其次,要正视贫富分化,要解决这个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视的,不断采取措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拿贫富分化中最突出的城乡差别来看,2005年取消了农业税,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没有过的,是一大德政。第二,出台了农业补贴政策,种地的农民可以得到财政补贴,这也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第三,今年实现了全国农村地区免除小学初中的学杂费。第四,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正在解决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问题,我在江苏就看到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城镇,正在逐步提高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的额度,医疗改革方案也正准备出台。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不容否认。当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偏差,比如农民的种地补贴,有的地方官员擅自克扣一部分,需要改进。十七大提出要更加重视民生,要把这个作为今后施政的重点,受到全社会欢迎,我们期盼这方面迈出更大的步子。 经济观察报:十七大还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马立诚:这一理念变革,也是与解决贫富分化问题密切相关的。我注意到台湾五、六十年代在经济改革过程中,采取了一个措施,就是增加劳动报酬,提高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适当降低投资性的收入,这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是有些投资回报率高,如房地产回报率高于30%,弄得有些房地产商说不好意思赚那么多钱了,而房地产利润在国际上一般在10%左右;另一方面,打工者收入偏低,有些地方和行业长期以来工资涨幅不大。工作报酬偏低可以保持工业竞争力,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不能这样下去,这样会损伤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不利于稳定发展。要让民众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就要相应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使投资的回报和工资的报酬两者保持一个适当比例。 经济观察报:有些质疑者说,现在中国虽然经济增长很快,但是如果减去生态环境的成本,就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所以,生态环境恶化也成为他们要求回到过去的口实。 马立诚:他们所说的零增长、负增长,是一种情绪化,不足为训。在这个问题上,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说,改革开放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但是生态环境面临的情况确实非常严峻,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某种意义上,环境污染也是工业化初期所遇到的必然问题。当然,有的国家解决得比较好一点,有的国家解决得差一点。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环境问题,而且治理力度越来越大。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共中央继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党代会政治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对当下的现实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我们的环境再也牺牲不起,脆弱的生态必须尽快“修复”。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一脉相承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基础条件,生态文明反过来又可以对前三个文明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 经济观察报:还有一些置疑改革开放的人猛烈指责现在私营经济比重过大,内资私营经济加外资企业合起来占了GDP65%。 马立诚:改革开放成果雄辩地说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路子是对的。过去的计划经济年代消灭私有制、消灭私营经济、“割资本主义尾巴”、“灭资兴无”,经济搞得怎么样?最后到了“濒临崩溃”,这是惨痛的历史教训。有的国家仍然在坚持我们已经抛弃的那一套,它的今天又怎么样?这就是追求“纯而又纯”、“一大二公”带来的严重后果,难道我们还要回到自行车、大立柜、花生和粉丝都要票的那样一种境地中去吗?东莞的领导同志告诉我,那个时候,东莞每个居民半年才能吃到一条小鱼,民间流传着“东莞穷,穷到骨”的谚语。今天的东莞怎么样?你要让东莞人回到过去,问问他们干不干? 在经济问题上,判断问题的标准应该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不应该根据前苏联斯大林主义模式生搬硬套。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什么样的措施能够使生产力获得最大程度的解放,能够强国富民,这个措施就是正确的。现在中国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吸纳了两亿人左右就业,提供了60%左右的税收,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你能说它对中国贡献不大吗? 经济观察报:有置疑者也提出了现在的腐败问题,他们把腐败和私有制联系起来,他们认为腐败是私营经济发展的结果。 马立诚: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实行私营经济的国家,比如说瑞典,三十年来没有一个因腐败而被揭露的官员。还有挪威、新加坡,包括中国香港,都是以私营经济为主体,但是都没有严重的腐败现象。所以,私营经济和腐败并没有必然联系,更不是因果关系。要想消除腐败,关键是两条,一是政府职能要有正确的定位,不能干预微观经济;二是对权力要有有效的制约与监督。 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都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解决现有的各种问题,也只有依靠改革开放,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有些人批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搞“阶级斗争熄灭论”,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是赞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他们这些批评,使我们想起了文化大革命中的大字报,当时批判邓小平不是也说邓小平主张“阶级斗争熄灭论”吗?真是何其相似乃尔!如果按这些人的主张搞“七斗八斗”,又会把中国推到“内斗、内耗、内乱”的深渊。 这些置疑改革开放的人,可能有种种不同的动机。有的可能是观念旧,受斯大林主义的熏陶比较深,脑子转不过来。但是也不排除有的人故意兴风作浪,企图从中渔利。他们是想利用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问题,利用群众对一些弊端和问题的不满,挑起事端。怎么办呢?要进一步用改革开放的新成果来回答他们。 经济观察报:在中共十六大“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马立诚:就中国面临的实际课题而言,坚持改革开放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两方面。政治体制改革比经济体制改革更复杂、难度更大。但是仍然要努力探索,不能停顿,停顿和倒退同样是没有退路的。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政治体制改革应该从两方面切入。 经济观察报:哪两方面? 马立诚:加强基层民主和扩大党内民主。先说扩大基层民主。全世界对中国的村一级选举都比较重视,并给予了好评。最近几年,很多地区还尝试了乡镇一级干部的公选或直选,四川、广东等地都取得了好效果,中 组部副部长欧阳淞在十七大记者招待会上说,全国有300多个乡镇试点乡镇领导班子直选,这是一个很大的进展。应该积极地把基层选举从村一级普遍地扩大到乡镇一级,我觉得今后5年在这个方面应该突破了。这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课题,对解决干群关系的矛盾、促使基层官员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有重大作用。党内民主方面,比如说扩大差额选举,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职级上实行干部公选或直选,保障党员提出意见或批评的民主权利,加强对党的各级干部的监督,以及党代表常设制等等,都应该努力推进。 经济观察报:对于把基层民主从村一级扩展到乡镇一级,各界人士都有很大的期待。 马立诚:对。试点进行了多年,舆论也呼唤了多年,现在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时候了,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关系千千万万个公民的命运和千千万万个家庭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我认为,这是破解政治体制改革难题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可以规定候选人必须是党员嘛。要从大局出发来观察和解决这个问题。什么是大局?这就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中国的必然要求,只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获得更广泛的民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解决市场经济规范发展的问题,才能保障中国长治久安。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人心就难以凝聚,腐败就遏制不住,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没有保障,依法治国也没有保障,已经取得的成果也有可能丧失。情况就是这样严峻,决不能过一天算一天地拖下去。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