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刘煜辉:控制通胀改变货币贬值预期有3个关键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2日 03: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核心通胀的概念对于一个不是消费需求主导的经济体毫无意义。那个指标是美国人发明出来给他们自己用的。未来是否会形成全面的通胀,关键还是看预期。资产价格的持续暴涨给人们以强烈的货币贬值的预期。一旦这种货币贬值预期强化并扩散,人工成本的压力、地价的压力等等势必推动制成品价格的全面上升。

  ⊙刘煜辉

  对这一轮价格上涨及其通胀问题,现在人们看法有分歧。其实,单看一些个别现象或表面现象,并不能解释目前中国的价格上涨与由此而来的通胀预期。中国经济现在的开放度很强,因此我们看这个问题,需要有更大的视野。简而言之,通胀本质还是货币过多导致的货币贬值,源头在于美元本位制下美元滥发而产生的货币过多的扩散效应。

  自2001年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后,美国就在不断地转移其经济调整的成本。格林斯潘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把大量流动性源源不断地注入世界经济体。过去五年全球官方储备增长1.5倍达到5万亿美元。然而,美元背后没有黄金的支持,而美国政府债券背后也没有美国国内储蓄的支持。故此,这种只由纸币而不是黄金支持的信用创造,不可避免地经常导致全球范围内以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暴涨为特征的信用泡沫。

  当这增加的上万亿美元货币注入到对美贸易顺差国的银行系统时,这些国家就开始了一个制造泡沫的过程。

商业银行开始尽力地扩大信贷,经济空前繁荣,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以及企业利润急速上涨。由于每个产业都可以获得低息贷款,它们都建造了多余的生产能力。当投资和经济成长异乎寻常地加速时,资产价格的泡沫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

  在看看由美国因素导致的世界原材料市场情况。从2001年底到今年9月中旬,反映国际市场核心原材料商品价格波动的CRB指数已经累计上涨了133%,国际

原油价格上涨从20美元/桶上升至80美元/桶,铜价上涨约330%,黄金从260美元/盎司上升至730美元/盎司。而美国预估到2008年玉米产量保守估算有一半将用于工业制造。这就在不到两年时间,全球玉米价格同比已上升86%,棕榈油价格上升46%。

  恰恰由于美元的滥发,向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导致中国财富的稀释(高价原材料输入而低价制成品输出),使得中国国内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日趋沉重。换句话讲,中国当前价格上升具有明显的输入型通胀特征。

  对于当下经济界关于结构性通胀和全面通胀的争论甚热。有人认为此次物价上升主要是短期食品价格上升所带动,中国的核心通胀率并不高,未来很难形成全面的通胀。在我看来,核心通胀的概念对于一个不是消费需求主导的经济体毫无意义。那个指标是美国人发明出来给他们自己用的。未来是否会形成全面的通胀,我以为关键看预期。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个经济体中充斥的货币实在是太多了,没办法,只能寻求一些供给弹性小的资产保值,你可以看到,今年以来房价暴涨,股价暴涨(因为我们的股票发行依然是政府强管制,导致供给弹性小),资产价格的持续暴涨给人们以强烈的货币贬值的预期。一旦这种货币贬值预期强化并扩散,人工成本的压力、地价的压力等等势必推动制成品价格的全面上升。

  现在我们的资源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根本还没有完全展开,我们的煤电油运的价格由于政府还能控制,还大大低于国际水平。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而保持低通胀的关键,主要来自于民众对于政府控制价格的信心,但这种状况能维持多久呢?毕竟中国已经进入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期,除非把未来要推进的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的步伐缓下来。那样情况只可能更糟,经济结构失衡加剧到一定程度,到那时,就不是仅仅一个通货膨胀的问题了。

  未来中国的通胀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以下三点最为关键:一是破除垄断部门的阻力,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包括资源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体系),这是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内外失衡的关键;二是必须加强资本项目的管制,严格监管热钱流入,减消人民币持续升值之预期,否则难以稳定资产价格暴涨预期;三是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来阻止并扭转房价暴涨趋势,房价暴涨必将产生强烈的货币贬值信号,并使消费者对通货膨胀有所准备。

  如果通胀预期失控,硬着陆或许就不可避免,现在还不调,到时就不光是银行的坏账率上升的问题了,而是整个国民经济陷入通缩。当下取消期房预售以及物业税哪一条都是针对目前已经失控的房地产市场锋利的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