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赵锡军:数量积累在当前资本市场可能是一个重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0日 11:05 当代金融家杂志

  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股权分置改革在基础制度层面突破了发展瓶颈,二是市场近一年转阳则从市场蓄势层面突破了发展瓶颈。中国该如何抓住这两大突破同时出现的历史机遇?高温“烧烤”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应保持哪些冷思考?这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当代金融家》杂志举办第4期“五道口议事厅”的主要目的。下面是议事专家的观点:

    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

  中国

证券市场的发展策略无疑是数量与质量并重、大和强并重。但我认为,数量积累在当前可能是一个重点。数量发展当前主要应注重三个方面:

  上市公司:只有上市公司基数足够大,才有可能在保证市场平稳发展的前提下建立起良好的淘汰机制。例如,纳斯达克市场每年都有1000家左右退市,这1000家可能很弱,但是没有这个基础,金字塔顶端的微软和英特尔等高科技巨鲸就不可能出来,也就不可能确立美国高科技产业和纳斯达克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强大的核心地位。

  投资者: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需要的投资者和资金量都很巨大。当前,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阵营已经很庞大,双边市场开户数已达1亿,单边算5000万户;这5000万户中再筛去交易量很小的2500万户,起码还有2000万户的交易规模比较大。这部分虽然从投资者数量和资金量上看都不算小,但是这些“大”的背后却没有很强的技术支持,承担风险的能力普遍比较弱。因此,当前投资者做大的意义更在于要做大机构投资者,这同时也是做强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阵营的途径。

  产品:要做大机构投资者,就需要有丰富的产品和多层次的市场结构。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产品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股市上;市场层次也很单一,主要集中在

股票市场特别是主板市场上。虽然已经在大力发展中小板股票、债券、金融期货和场外交易等其他市场和相关产品,但在开发建设 上还是受到多方面限制,特别是在监管协调方面。

  除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和产品三大基础建设外,当前还特别要注意不能错失做大做强资本市场的时机。我认为,现在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首先,

中国经济增长比较快,虽然“金砖四国”中的印度、巴西、俄罗斯与中国构成了竞争,甚至可能跟我们发展同样快,但他们在国际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可能不像中国这么具有眼球效应。其次,现在全球的流动性都比较充分,只要中国把握时机做好资本市场的基础建设,肯定会增加中国的吸引力。再次,现在美国不断向中国施加压力,这个压力是坏事也是好事,说明他们对中国比较重视了。不要等美国不再向中国施加压力,转而向印度、俄罗斯施加压力的时候,才意识到中国可能错失了一个良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