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祁斌:培育蓝筹股的途径是用市场化方式改造国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0日 11:04 当代金融家杂志

  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股权分置改革在基础制度层面突破了发展瓶颈,二是市场近一年转阳则从市场蓄势层面突破了发展瓶颈。中国该如何抓住这两大突破同时出现的历史机遇?高温“烧烤”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应保持哪些冷思考?这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当代金融家》杂志举办第4期“五道口议事厅”的主要目的。下面是议事专家的观点:

    祁斌:

  所谓蓝筹,核心是讲上市公司比较强大。强大主要表现在比较健康,有可持续的盈利能力,表现为市场竞争力强或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转型能力强,等等。谈蓝筹板块建设,实际上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两个层次。一级市场的培育机制主要在于优化能够筛选代表国民经济主体的优秀企业上市,二级市场也应在蓝筹股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核心的环节是强化资本市场的市场约束机制。

  当前在二级市场培育蓝筹股,比较现实的途径就是通过资本市场改造国有企业。在我看来,国有企业上市了总比不上市要好。

  我认为,国有企业没有搞好、搞不好的问题,只有能不能搞得更好的问题。一些东欧国家的做法是把国有企业都私有化,并不见得效果就好,更何况还会引发社会的动荡。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核心,就是让它走上市的道路,在市场约束下变得更好。

  市场约束有很多方面,核心的约束之一就是股价表现。如果一只

股票业绩比较好,市场会引导更多的投资者来买这只股票,很多社会资源也会聚拢过来,优胜劣汰的机制也将逐步发挥作用。如果这个上市企业还有良好的股权激励的话,更多优秀人才也会在这种机制引导下聚集过来。

  市场约束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并购。我认为,后

股权分置时代并购应该比较活跃。不 好的企业可以被别人收购,从而降低企业和经济体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改善整体经济效率。

  市场约束的第三个方面是退市机制。美国现在一年大概有上百家退市,中国应该慢慢也走出这一步。否则,上市公司变得没有风险了,不仅不利于真正蓝筹股的培育,也会大大降低

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