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陶冬:美联储减息来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8日 09:22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陶冬 这轮由次贷危机诱发的信贷紧缩,好比一个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的病人,此时的医生应运用一切方法务求让心脏重新启动。不过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政策利率下降多少,而在于市场利率能否回落,经济个体对资金的需求能否在合理的价格下得到有效满足。 如果你是做美国股票的基金经理,在8月份连放一个月的假,回到公司会觉得什么都没有发生。标准普尔500指数在7月31日收报1455点,8月31日收于1473点,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你是做美国货币市场(money market)的基金经理,也在8月份连放一个月的假,回到公司后会觉得天塌下来了。整个公司债市场崩盘,有价无市,三月期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美元的基准市场利率)由7月31日的5.45%升至5.63%。这在没有央行利率变化的情况下,极其罕见。 2007年8月,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是不寻常的一个月。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波及CDO市场,投资者陷入恐慌境地,卖方不问价抛售,却找不到买方。整个债券(国债除外)及衍生产品,一时间无从合理估价、合理交易。连续几家对冲基金宣布清盘,欧洲个别银行需要政府接管、注资。惊魂不定的投资者开始挤提基金,迫使基金不问价平仓,以套现应付赎回,全球金融市场进入恶性循环。 8月的美国股市波动惊人。一个月中有六个交易日股价至少上涨或下跌2%,这在去年全年才有一次,前年则一次也没有出现过。但是美国股市顽强地支撑着,并伺机上攀。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全球资金市场。银行的风险意识急升,几乎不愿意拆出银根,同业拆借的交易量大跌。眼见市场流动性消失,银行更倾向于囤积资金,以备自己今后所需。银行本身并不缺钱,但是由于信任感的突然消失,银行不愿将钱贷出,这是一场信任的危机。 资金市场成交量的骤然消失,反映出银行中介功能的受损,对欧美各国流动性冲击之大,是几十年来罕见的。欧洲有近千亿英镑的商业票据到期,平常易如反掌的续期变得不可能,只能等待欧洲央行注资拯救,其狼狈堪比当年盟军的敦克尔登大撤退。美国近期商业票据续期压力暂时没有欧洲那么大,但是市场对资金的渴求与日俱增。资金断流,目前基本上是金融市场(Wall Street)的困扰,对普罗大众(Main Street)的影响暂时似乎不大。但是这种情况持续越长,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的可能性便越大,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也就越高。 有趣的是,股票市场和资金市场对这场危机发展方向的判断完全相反。股市认为这是一场短暂的信心“失忆”。随着央行的干预,资金市场流动性可以很快得到恢复,企业盈利依然强劲,现金流也相当充沛,因此股市前景看好。资金市场远期利率则表明,银行中介失调情况会持续一段时间,即使联储减息,政策利率的下降也未必带来市场利率的回稳。资金市场预期美国经济会因此受到明显伤害,带动全球经济放缓。 这两个观点中,一定有一个是错的,而且错得离谱。可是孰是孰非,目前却不得而知。目前市场经历的是信心危机,反映在银行董事会的风险意识上,反映在投资者挤提对冲基金上,反映在债券市场的价格错位上。这些暂时还没有反映在消费者的购买意欲上,企业的盈利能力上。信心的重塑可以在一夜间完成,也可能漫漫无期。在市场信心恢复之前,恐慌随时可能由金融经济传染到实体经济。 美国联储和其他各国央行,已经向资金市场大规模地注入资金,而且减息措施箭在弦上。央行需要恢复银行的信心,需要恢复资金市场的中介功能。不过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政策利率下降多少,而在于市场利率能否回落,经济个体对资金的需求能否在合理的价格下得到有效满足。 这轮由次贷危机诱发的信贷紧缩,好比一个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的病人,身体大致良好,但部分机能突然失灵,如不及时救治很快会因此导致整体死亡。此时的医生,会运用电击、强心针等一切方法,务求让心脏重新启动。联储减息来矣(编者注:关于联储是否降息的讨论另参见本期“海外”栏目)。 (作者为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师。本文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