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谭雅玲:强势货币面面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1日 07: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者的话 百余年来,全球金融化水平不断提升,金融全球化程度不断深入。货币在人类经济活动的舞台上成为无可争议的主导角色,其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大职能的内涵,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加丰富。 货币是市场的,也是国家的。货币的沉浮折冲,蕴涵着无限奥秘。各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运用能力,决定了货币本身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价值,更影响着本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变化轨迹。 货币强势,固然是很多国家驾驭经济航船时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利害得失因时而异。英镑凭什么底气十足?欧元为何不肯在美元面前低头?澳元无声无息地坚挺意味着什么?而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关注点——美元,我们又该怎样看待它在强势宣言下的“口是心非”?其中的玄机无疑值得深入思考。 本版试图触及的冰山一角,旨在通过剖析部分强势货币的表相和机理,帮助读者开启一扇视窗,去认识和理解云谲波诡的当今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核心关注——“狡黠”的美元 谭雅玲 由于投资者担心美国次级贷款市场危机加剧,纽约股市8月9日全线大幅下挫。美联储随后将联邦贴现率下调50点至5.75%水平,从而保障银行运营的安全和顺畅。图为当日交易员们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里忙碌。(新华社发) 国际金融市场不久前因美国次级贷款危机而出现一片混乱,美联储相应于8月17日意外地将联邦贴现率下调50点至5.75%水平,这不仅进一步强化和扶持美国银行体系的良性循环,解决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从而保障银行运营的安全和顺畅,而且有利于美国以及全球稳定和支撑市场信心,进而催生美国股市与全球股市的上涨局面。美联储超出降息周期采取紧急举措的时机与调控手段的组合值得关注,特别是在全球金融流动性过剩中,美国货币政策透出的深刻寓意更值得警惕与防范。 美元呈现着相对稳定、扩大涨势、择机贬值的基本态势。2000—2001年美国基于经济和货币信心需求,维持强势美元走势;2002—2004年,美元在强势政策指引中采取全面、大幅度贬值策略;2005年,美元汇率呈现全面上涨趋势,美国经济利益需求与外部投资信心是首要因素;2006年至今,美元又采取应对不同货币升贬各异策略。“口是心非”不失为对美国货币政策的恰当比喻,美元强势政策宣言与弱势价格水平形成了强烈反差。 美元汇率 仰仗美国利率搭配性组合与恰到好处的调整时机 美国的利率周期折射出美国近期采取的具有前瞻性的金融货币战略,得益于这种高效率与灵活的金融战略,美国在处理历次金融恐慌中表现得主动而自如。2001年4月18日美联储曾采取过紧急降息的举动,部分缘由是当年3月和5月美联储例会之间相隔8周之长,在当时经济状况十分不利的情况下,8周的时间使市场难以接受,不确定因素对未来政策调整影响太多(1999—2000年美国利率调整时机错后就导致了一次惨痛的教训)。好似历史的再现,今年8月7日,美联储决定连续第十次维持利率在5.25%不变后约36个小时,全球信贷市场便爆出问题,此时距离9月18日美联储例会依然具有相当长时间。虽然此前美联储声明表示通货膨胀水准是其担心的最大问题,已强化了上调利率的预期,但随之而来的次级贷款风暴令美联储始料不及。这次降低贴现率是美联储为在短期内稳定市场和机构而采取的举措,突出体现了美联储把握货币政策的娴熟。 其实,美国以往前瞻性的货币政策调整,早就为后来的调节创造了空间。从2003年1月9日至今,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一直低于贴现率,并保障与支持美国银行的安全与竞争力,为机构投资者利用贴现窗口,获取贴现率和短期贷款市场利率之间的利差提供了动力。 贬值空间 形成于美国经济预期与经济参数的交错影响 年初以来,美元出现新一轮贬值趋势,虽有美国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但是美元策略运用依然是影响其贬值的主要因素。一方面,美国运用经济数据进行市场炒作,以达到自身需要的价格,美元贬值是美国经济调整的需要,美国经济利益没有实质伤害;另一方面,美元本身对经济调节作用有效,美元贬值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和调节经济结构,其中就业数据、贸易逆差以及财政赤字的改善已有所体现,资本流入额大于贸易逆差额更显示美元贬值的效应,如4月份美国贸易逆差为586.7亿美元,而同月资本流入总额为1114亿美元,长期资本为841亿美元。因此,美元贬值不是经济信心有问题,而是经济结构性的需求。市场所炒作的美国房地产忧虑是一个“幌子”,实际需求在于借市调节策略。 由于美国因素为国际金融关注的核心,而对于美国经济的错觉、美元利率的错判以及美元汇率错位,进而导致预期心理的错配,各国外汇储备结构以及调整意向成为焦点。但是,各国即使有调整美元储备、交易或结算结构的意愿,也难有依据实施。因为从目前实际状况看,美元资产价格不确定,整体国际金融趋势不确定,如果简单从当前价格指标调整外汇结构,似乎是不理性的,市场存在对美元的心理恐慌,但却难以脱离美元。 “霸权”地位 释放金融流动性风险的背后蕴涵深谋远虑 全球金融流动性过剩已经是一个事实。市场价格的跳跃性、超预期性以及难以预测性,都表明流动性引发的价格波折乃至心理预期的变化十分复杂,并且对经济金融信心震动巨大,但其强化的是美元的地位和作用,打击的是挑战美元和瓜分美元份额的竞争者。 观察流动性过剩的源头,正是美国引导和带动了全球货币政策的宽松。超低的美元基础利率,奠定了流动性过剩的基础。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爆发造成美国股市暴跌,但美元指数却上升了。回顾历史,1987年10月美国股灾之后的两周里,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基准利率下调了50个基点,房地产价格上涨,通货膨胀上升;1998年10月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因巨额亏损而倒闭引发危机恐慌,美联储又将联邦基金基准利率下降75个基点;两次大幅降息之后,美元利率在18个月之内回升至高于危机前的水准。这种应对手段似显操之过急和判断不当。但是回过头来再看,美联储当初貌似过度的反应的确具有长远考虑。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中,美国以支撑市场为理由,用降息向金融市场和体系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由此可能制造的潜在风险不可不防。美国乃至全球股市与公司债券价格的暴跌,导致投资者将资金转入高度安全的美国国库券,这样的结果用意不清晰吗?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认为,各国央行未能适应当前局势,而这种局势当初正是在美联储鼓励下形成的,进而导致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乃至当前的信贷泡沫。应当警惕的是,美国次级贷款风暴释放的银行流动性,有可能导致进一步的金融动荡。 当前国际外汇市场稳定性和跳跃性是突出特点。笔者认为,2006年以来的美元贬值应不同于2002—2004年的美元贬值,体现出美国对战略和策略的组合运用,而非单纯经济需求和市场风险的规避。一方面美国在经济持续增长、投资和消费信心利好的情形下,战略性地“炒作”美元贬值;另一方面,美元利率处于上升周期,美元实际利率调整已经超出2005年初市场设定的4.5%的水准,尤其是经过两年的调整,美元利率17次加息达到5.25%,利率水平的稳步、持续上调已经产生对美元汇率的支持性。按照常规,美元汇率在利率作用下,本应继续保持稳定,或相对强势状态,但是美元从2006年初以来却转向贬值态势。 值得回味的是,2004年年底美元急剧贬值之际,全球市场大多看低美元,而美元却反预期走强;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夕,市场预期美元贬值,而伊拉克战争打响之后,美元呈现升值趋势:这中间有明显的政策意图的传导作用。当前国际政治气候不清晰,美元借市调整反而容易产生效果,国际市场炒作常常运用经济需求和价格连接敏感度,恰好推波助澜“顺应”了美元货币强中贬与强中弱的策略。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 稳定的货币政策导致货币强势 强势的货币支持经济发展 欧元 “克隆”马克神话 本报驻德国记者 吕 鸿 在能源价格节节上涨的今天,资源匮乏需要大量进口的欧元区经济,由于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提升,降低了通货膨胀的风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欧洲人不担心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再创下历史新高。从欧洲中央银行到德国政界、金融界和经济界,欧洲人士普遍认为,迄今德国和欧元区出口“并不受累于欧元的升值”。 欧洲中央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于尔根·施塔克在近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访谈中指出,历史经验显示,一个国家以稳定为宗旨的货币政策必将导致该国货币的强大,而强大的货币最终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无论从过去强大的德国马克,还是法国法郎,人们均看到了这一现象。强大的货币导致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而通货膨胀率则多年来一直维持在低水平。施塔克说,迄今,欧元区的出口并没有受到欧元升值的负面影响。欧洲克服了较长一段时期以来的经济疲软,而美国经济则走缓。一个经济走强、一个经济趋弱决定了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水平。施塔克强调,欧洲央行的唯一目标是确保物价稳定,而没有汇率目标,“我们处在一个灵活的汇率体系中。我们看到的是欧元的逐渐升值”。 德国经济部长格罗斯接受《法兰克福汇报》专访时也指出,迄今德国经济运行良好。但他同时表示,如欧元继续升值,一些行业必将产生忧虑。例如,疲软的美元给欧洲飞机制造业出口带来一些问题。但是,从整个欧元区的大部分进出口出发,以美元计价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也使欧洲的支出减少了。 2006年,作为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经济获得本世纪最强劲增长,达到了2.7%,带动整个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也高达2.7%。预计德国今年经济增长率至少将达到1.7%,甚至2%。 长期从事国际金融和经济工作的旅德金融专家周坚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认为,从长期走势分析,欧元对美元汇率的升势还没有走到头,至少将达到1欧元对1.5美元。他认为,欧元汇率的上升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都对欧元区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如果将欧元区每年的GDP增长率水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同一时期的GDP增长率水平相比较,自2002年以来,欧元区GDP增幅明显落后于欧盟整体水平以及美国,甚至还不及日本。这似乎能够说明欧元2002年以来持续升值对欧元区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但是,还应考虑一个因素:欧元区主要成员国均为发达国家,欧盟整体则包含了东欧、东南欧地区等经济增长较快的转型经济体。 总体看,欧元升值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还是积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虽然短期内增加了部分国家应对已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和经济低迷的难度,但从长远来看,反而迫使企业增强内在竞争力和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整合;其次,有效控制了数年来资源类产品大幅上涨所带来的通胀风险,有效降低了欧元区的融资成本,减轻了欧元区经济低迷时期的财政赤字与负债所带来的宏观经济成本压力,从而对欧元区克服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以来的各种全球性的经济困难提供了充分的支持;最后,加强了欧元作为可以与美元分庭抗礼的储备货币的地位,有效提高了欧元区资产的投资价值。 总之,在美国穷兵黩武、双赤字持高不下、美元疲软的状况下,欧洲央行以稳定币值为主线的独立央行政策以及欧元持续、稳健的升值,使欧元成为全球投资者热衷的储备货币,极大地促进了欧元区资本市场的发展,欧元实际上已经成为能与美元分庭抗礼的主导货币。欧元升值似乎正在“克隆”德国马克的神话,证明一个强大的欧元日益成为现实,这对于欧盟与欧元区来说,其在政治、经济和金融领域的重要战略意义是无法估量的。 澳元 坚挺背后喜和忧 消费者得利明显,贸易赤字有点烦人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渊 澳元兑美元汇率上月曾创下100澳元兑88.08美元的纪录,达到18年来最高点。其原因主要是澳大利亚初级商品价格上升和股市上涨所产生的支撑作用,以及美元兑主要货币比价继续疲弱。澳元升值,有人欢喜有人忧。 澳元的强劲升值令澳大利亚进口商和消费者受益。由于进口货便宜了,服装、食品价格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人们的购买力增强,官方的数据显示,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达到15年来新低,人们出国旅游会感到手头宽裕了许多。 但是,对租房者来说,情况就没那么乐观。国家统计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房租开支将占到家庭收入的30%以上,75万个家庭将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澳元升值也使一部分行业陷入苦恼。首当其冲的,无疑是那些面向以美元计价的市场出口商。出口商品的溢价所得以及全球经济好转所获得的增额销售几乎完全被强势澳元所抵销。 经济学家认为,澳元升值可能导致澳经济所承担的巨额贸易赤字更严重。由于纽卡斯尔地区煤出口受洪水影响而中断,澳大利亚6月份出口总额同比下降3%,商品和服务贸易赤字由5月的9.7亿澳元升至17.5亿澳元。此前经济学家预期澳大利亚6月贸易赤字为10.5亿澳元。联邦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詹姆斯说:“澳大利亚长期的贸易赤字还将继续。” 不过,澳大利亚央行并不打算干预汇市。自澳元2001年初跌破1澳元兑0.5美元的水平以来,澳央行基本没有积极干预过汇市。澳联储主席史蒂文斯表示,由于澳大利亚经济基本面强劲,澳元升值并不令人吃惊。他说,判断目前澳元汇率是否被正确估价并不合适,需要关注的是澳大利亚强劲的经济增长。自3月份以来,澳元兑美元已经反弹了12%。目前,澳元兑日元也处于16年来的高点,如果按贸易加权值计算,处于22年高点。 麦格里银行的外汇交易主管鲍默表示,澳元目前处于合理水平。ANZ银行高级货币学家托尼·莫里斯甚至认为,澳元升值的步伐还将继续。越来越多的预测显示,澳元对美元的汇率将在中期内涨至1∶1。 看好澳元的理由大体有二。首先,自2003年以来,澳大利亚的出口与进口的总价值比已经提高了大约40%。贸易条件一直在朝着有利于澳大利亚的方向发展,增强了澳大利亚的全球购买力。其次,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很大。在市场需求不断攀升的情况下,食品、服装、家用电器等进口商品的价格却在下降,从而抑制了通货膨胀,使银行利率能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英镑 沉甸甸越走越精神 出国度假便宜了,但买房买车得想想 本报驻英国记者 王如君 纵看世界金融市场,哪个国家货币最牛?无疑是沉甸甸的英镑。自从今年4月英镑兑美元比价突破1∶2大关之后,英镑“好像是越走越精神”,根据8月4日国际市场的汇价英镑兑美元达到了1∶2.04的高峰。英镑如此走势,对英国经济有什么样的作用,对英国老百姓又有何种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走进英国的商店,即使不经意的看看各种商品的价码,大多数外国人也会说:“好贵!”前不久有位美国朋友到伦敦出差,与记者相聚时一个劲儿抱怨:“该死的英镑太硬了,在美国花1美元,在这里就得花1英镑,无形中亏一半。”此话一点不夸张,以记者的亲身经历,英镑的确让人感到了它不轻的分量。且不说它与中国人民币有1∶15的比价,就是与发达的美国市场相比,英国的物价也贵得很。在美国,花100美元,你怎么着也能住上三星级以上的宾馆;而在英国,尤其是伦敦,50英镑只能住三星级以下的宾馆。买服装鞋类也是一样。 但是,英镑如此坚挺,英国老百姓倒不是一味骂娘,而是有另一种说法。英国朋友罗宾近日告诉记者:“英镑坚挺对老百姓来说有利有弊。利的是,我们手中的钞票值钱了,我们可以购买相对便宜的进口货,我们可以去欧洲、美国以及亚洲国家度假,费用甚至比国内度假还便宜,何乐而不为?弊的是,毕竟英镑很坚挺,老百姓购买住房、汽车等大件时也得认真考虑考虑。” 总的来看,英镑坚挺没有让英国百姓感到十分吃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英国总体经济良好,让人充满信心。过去10年英国经济持续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2.8%,超过了战后2.5%的平均水平。目前经济形势仍然向好,今年GDP增长有望达到3%。其二,通货膨胀没有出现严重险情,物价水平较为平稳,老百姓的日常负担没有明显加重。今年3月份消费价格指数跳升至3.1%,零售价格指数跃升至4.8%,着实让英国经济界吃了一惊。但随后几个月,情况逐渐好转,6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和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2.4%和4.4%。虽说还没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但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不大,因而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8月2日决定将基本利率维持在5.75%的水平不变。其三,就业形势处于良好状态,英镑持续坚挺,助长了英国百姓的消费。由于国家经济持续增长,过去10年创造了2500多万个工作岗位,就业形势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好的状态。目前的失业率只有5.4%,老百姓有活干就有钱赚,有钱赚就敢花钱,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整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对于英镑坚挺,英国经济学家评价不一。英国《金融时报》曾发表文章指出,如果历史地看,目前英镑的价值“实际上很便宜”。英镑兑美元比价在二战后一度为1∶4,1949年为1∶2.80,1967年为1∶2.41。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一路下跌,有过与美元几乎平价的纪录。但也有专家认为,英镑如果长期坚挺,也会产生不少负面影响,英国企业会遇到更大的竞争压力,股市红利也会受到打压,从而对整体经济不利。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