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丁元竹:从关注民生到确立以人民福祉为发展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 13:40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

  作者:丁元竹

  眼下都把民生关注作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提出了形式多样的策略和对策,把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就业、减少贫困、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解决上学难、看病难、妥善管理社会保障资金、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安置等放在重要位置。这些讨论、建议值得关注,也值得称赞。这昭示着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从科学发展看,关注民生不应当是政府和社会在特定时期针对一定的社会问题或为保持社会稳定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解决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也不应当是政府的临时政策。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发展的根本目标。关注民生就是关注人民的福祉。现代国家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创造财富的目的就是让个人获得更多的福祉。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赢得人民尊重和支持的源泉。我们应当从关注民生入手,抓住当前这个有利时机,把发展的目标和目的彻底转向提高人民的福祉,把发展经济作为提高人民福祉的手段,从而向科学发展迈出更坚实、更扎实的一步。    

  国际经验表明,人民福祉(Well-being)是人民能够享受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终端成果,是人民对于发展成果的客观享受和主观体验。经济发展本身并不一定自动带来人民福祉的提高。近年来,一些英国经济学家发现,在英国,尽管经济获得了史无前例的繁荣,但是英国居民或社区并没有感到这种经济繁荣使他们的生活更好。例如,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三十年中,英国的经济成倍增长,但是人们的幸福指数却徘徊不前。发展和人民福祉并不是一回事,我们必须把人民的福祉放在发展的首位,作为发展的目标。    

  在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政府必须从历史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高度思考全社会和社区的福祉,而不是仅仅关注个人的幸福。涉及到幸福指数,必然会涉及到个人的经验和消费文化等。个人的消费欲望永无止境,关注个人福祉,刺激个人需求往往由市场和企业所为。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和社会不能作为,代表全社会利益的政府一定要超脱单个人、单个利益群体的福祉,有别于市场,关注更长远、更宏观、更整体、更全面的发展。包括政府在内,如果全社会仅仅考虑个体的幸福的就会使影响我们生活的、广泛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因素大打折扣。以个人幸福为核心的福祉会使人们变得贪婪和自私,会危及我们子孙的命运和未来。     

  从关注民生到转向以人民福祉为发展目标,一方面把民生问题进一步系统化,另一方把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化。福祉是一个综合概念,以心理满足为主,同时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提高人民福祉意味着提高个人和社区的生活满意度,促进自我发展。福祉的提出意味着要进一步理解“发展”这一概念,回答一些更基本问题,诸如,我们的体制、经济、社会真正按照我们的愿望改变了呢?还是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想,甚至偏离了我们最初的目标?历史给我们的许多教训之一就是,发展结果往往偏离发展的初衷。我们必须认识到,福祉是发展决策的终极目标。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认识到这一点。福祉的视角是非常基本的,它引导人们去建设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例如,经济发展必须为那些希望得到工作的人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从而使人们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和健康的消费;学校必须致力于有情感、有教养的学生培养,人生技能的训练和学术研究;卫生机构会更致力于预防、治疗和手术。为了当代人,我们必须致力于人民福祉。为了未来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也必须致力于高质量的经济增长,而不是追求数量的经济增长。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不会损害我们的社会和环境资本。

  为了提高人民的福祉,必须建立一套全面、科学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福祉的计量应当考虑家庭劳动的贡献,建立收入不平等账户,减掉发展的社会成本(如犯罪、交通堵塞、家庭破裂),发展的环境成本(例如空气污染、资源消耗以及隐藏着的成本——全球变暖)。我们必须据此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投资计划,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际经验,人民福祉包含了环境福祉、社会福祉和经济福祉。我们必须了解环境福祉、社会福祉和经济福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受到个人福祉的影响。计量人民福祉是促进政府改进公共服务、转变职能、制定更有效政策的重要方法。

  从关注民生到转向以人民福祉为发展目标,既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问题出发,解决部分社会成员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也要从全体社会成员的福祉出发,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研究发现,下列方面可以提高人民的福祉和生活品质:完美的婚姻、好朋友相伴、收入颇丰的工作、足够的金钱、

美食和体育锻炼、充足的睡眠、闲暇安逸、精神饱满、信仰。另外,乐观主义、信任、自我尊重和自立,充满感激之情和友善生活的精神,有着明确的工作目标、归属感和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也使人们更加幸福。这些幸福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选择,也决定于社会条件,以及政府的政策。一些人往往坚信强有力的、快速的经济增长是他们压倒一切的目标和责任,他们还坚信财富是高质量生活的坚实基础。但是,历史和现实也证明财富的增长并不会自动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福祉的改善。当财富占有更多幸福资源的时候,它就成为有害的东西。拥有比富有更重要。

  为了科学发展,政府需要引导人民更有意义地生活。近年来,我国的媒体对幸福指数谈论很多,我们不禁要问,我们需要花多少钱可以买到幸福?我们如何才能发现幸福?纵观幸福,我们会发现若干评价福祉的方式,诸如人们关于社会福祉的感受、国民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模式和趋势、计量进步的变通方式、文化品质诸如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如何影响个人和社会福祉,等等。我们经常用幸福或对生活的满意度来计量福祉。对于幸福指数的研究常常由于追求快乐而困惑,福祉绝不仅仅是有很好的生活,它也包括拥有生活的意义,和实现我们的潜能,感知我们生活的价值。人类个人的、主观的福祉取决于人类的基因、个人的环境、选择、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以及这些因素的组合的方式。基因主要通过性格影响人类福祉,外向型和神经质对个人福祉是会产生影响的,神经质的性格会造成个人福祉不高。但是基因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人们的教养、个人经历、甚至生活环境都会改变人们的性格和个人福祉。 

  把民生延伸到福祉,对问题的把握就变得更加复杂,对发展也更加有意义,因为它使我们超出了传统意义的发展去考虑我们当前的问题、我们的决策框架。而且,它会使我们更加关注人、关注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未来。 

  作者单位: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