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刘煜辉:增加供给是调控股市正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 08:25 新京报

  加快解除政府行政管制,增加市场股票供给,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才是市场调控的正道。

  5月30日凌晨,财政部突然决定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佣金由现行的0.1%调高到0.3%.直接大幅度提高了资金的交易成本,这对投机严重的股市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全天大部分股票几乎跌停。尽管上周财政部和国税总局曾对上调印花税的传言辟谣,但该政策还是火线出台了……

  当下中国股市持续暴涨的核心因素既不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地发展,也不是所谓企业的投资回报的超预期;更不是什么股改的成功;也许跟经济的内外失衡所导致的流动性泛滥有那么一点间接关系。

  很少有人能清醒地分析中国所处的一个特殊的背景。数百年来的世界各国经济史中,何曾有过像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经济体正处于一个转型裂变的关键时期。这就是那些整天拿着中国做国际比较的经济学家为何屡屡预测脱靶的根本原因。

  中国实体经济的高速膨胀已经倒逼着中国必须加快资本化的进程。同时近年来资源要素价格的改革和资本化所必需的一系列制度供给的突然加速,为庞大的长期处于非市场化资源和资产加速资本化提供条件,也创造了巨大的需求。

  几个基本的事实,上市公司中原来大量存量资产(土地使用权、矿山等)价值需要重估,以前游离在市场之外的存量资产需要注入上市公司。

  中信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当前中央直属企业的总资产额和净资产额分别为12.3万亿和5.4万亿,但

股票市场中的央企“窗口公司”的总资产额和净资产额分别只有3.2万亿和0.94万亿。

  再看看我们资本市场的发展,无论今天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多么迅猛,从战略层面审视,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十几年前的架构并未发生本质的变化,依然是一个高度政府主导的集中型金融体制。企业发股、配股、增发、定向增发、可转债发行、中长期债券发行仍存在很强的行政管制。上市公司还谈不上自主决定发行证券的品种、数量、时间、用途。

  企业融资的行政审批制度向“备案制”改革依然进展缓慢。

  更为关键的是适合一般企业的、初级层次的、区域性的资本市场则付诸阙如,依然陶醉于适合大企业的、最高层次的、全国性的深沪两市虚假繁荣,寡头垄断市场的结果必然是高成本低效率。

  实体经济的市场化改革所激发出来庞大资本化需求由一个强政府主导和政府管制、单一股票市场来实现,这样的市场不暴涨才怪。

  至于国际收支失衡、流动性过剩等资金面问题,涉及

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深层次问题,也不反映在股票市场一个方面。一切皆在意料之中,只要中国的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巨额顺差,流动性过剩就将继续它们现在的趋势,市场的资金面就不会有大的改观。

  从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看,现在的管理当局必须要有战略考量,一是加快解除政府行政管制,增加市场股票供给:解除上市公司融资的行政管制,放松国有股转让减持的限制,缩短禁售股的锁定期等等,抽走市场流动性;二是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放开区域性场外产权交易市场,增加庞大的场外资产实现资本化(证券化)的渠道。这才是市场调控的正道。

  此外,在市场经济中,选择最好的规则,而不是选择最优的政策才是政府政策实践的常道。通过“前后一致的政策”以及“一视同仁的赏罚”所彰显出的政府诚信,才是市场经济的根本。

  加税本身作为抑制市场投机的一种经济调控手段,本也无可厚非,对于一个过热的市场单边上涨的预期理应得以纠正。但以全天大部分股票几乎跌停来收盘或许只能理解为投资者在对现有的规则体系进行“用脚投票”。

  □刘煜辉(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