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张伯旭:实现开发区的历史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 15:16 学习时报

  张伯旭

  开发区正处在一个历史的转型期。其承载的使命也要与时俱进,即从追求数量和规模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从引进资金和技术,转向带动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只有这样,国家赋予开发区的各项政策优惠和便利条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开发区在未来的发展和与各方的利益关系协调中才能争取主动。

  如何完成这个转变,是一个复杂的命题。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是:明确在区域经济中的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抓住软环境建设这个关键环节,提升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转变增长方式,坚持科学发展;淡化区划概念,在较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拉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找准功能定位

  各地的开发区应当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区位优势和市场、资源、环境等要素,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具有首都区位优势的国家级开发区,在引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积极推动开发区向综合产业新城转变、构建未来北京经济重心和城市新的增长极方面具有重要使命。

  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

亦庄新城是北京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城之一,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聚集发展为依托的综合产业新城,是辐射并带动京津城镇走廊产业发展的区域产业中心。主要建成三项功能:(1)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层次和国际竞争力,成为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2)高端产业服务基地:积极发展自主创新、研发、商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以区域产业集群为依托的高端产业服务基地。(3)国际宜业宜居新城: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集聚为动力推动综合产业新城可持续发展,建设具国际水平的适宜就业和适宜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新城。

  重视软环境的建设

  回顾二十三年来开发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靠税收政策优惠,优势在生产成本低。九十年代,主要靠硬件环境完备,优势在生产环境好。开发区多起来,竞争激烈了,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硬件环境,首先解决的是“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等。可是,当这些已成为普遍存在时,优势便消失了。本世纪前五年,主要靠产业配套环境,优势在生产效率高。全球化浪潮促使跨国公司必须缩短供应链,提高循环速度。哪里产业配套环境好,哪里就对企业有吸引力。坐落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星网工业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以诺基亚移 动通信产品为龙头,联合同行业最优秀的上下游配套企业近20家,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真正做到了按订单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综合竞争力。

  但是,最根本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创新能力依然是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

  未来靠什么?主要靠政府的高效服务和软环境建设,靠鼓励创新的制度安排和环境。

  近两年来,改革政府的管理方式,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过去无论我们把硬件环境建设得多么完备,如果政府不能提供企业需要的发展软环境和专业化服务,如果不能提供适应时代要求和满足利益各方要求的制度和规则,那么,企业就很难得到充分的增长和健康发展。(这里没有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因素。因为它主要影响产业类别和形态,而不能作为影响发展的理由。)所以,软环境建设已成为开发区建设的中心任务。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抓了三件事:一是建设“四个平台”,即政府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现代物流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二是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服务水平;三是以塑造“北京亦庄”品牌为主线,进行现代产业文化建设。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是转变增长方式。首先要将构建经济、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四个方面的和谐发展理念融入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中。在经济发展方式上从以投资型为主转向以创新型为主,摆脱对投资增长的依赖,完成从粗放式增长到集约式增长的转型。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新城建设。从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和产业文化三个方面来构建发展优势。

  重视科学发展观下的内涵式增长。构建官产学研联动平台,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化推进路径;不断提升技术进步的贡献度;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技术入股和技术期权制度,推进技术资本化,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渐摆脱产业风险。

  紧紧抓住支柱产业的专业化集群和产业链延伸,大力引进可供转化的关键技术,做好生产性高附加值服务业的配套。通过拓展新产业、发展高端服务业两条战线逐步扩大产业空间领域,实现能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北方,不乏发展较好的开发区,但缺乏区域经济整体的协同。地区间产业的分工及合作还处于较低的水平。随着国内外竞争的不断加剧,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显得越来越重要。从理论上来说,区域竞争力不仅表现在政府管理服务、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区内企业结构方面,还体现在相关及支撑性产业的发展程度上。在满足集聚经济和地区分工规律的条件下,相关及支撑性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各地区各主体不断加强合作,使得上下游产业链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形成产业间优势互补的发展局面。

  在京津冀经济圈,一字排列着中关村科技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开发区、滨海新区等,各主体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可以形成功能互补、分工合理的产业体系。可喜的是,他们已经组织起来,叫做京津塘科技新干线,每年举行一次合作论坛。中关村科技园的优势是具有强大的人才和科研实力,原始创新能力强;滨海新区是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拥有港口等优势,发展潜力巨大;廊坊开发区地处京津间的黄金地带,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北京亦庄作为承接中关村和滨海新区的中间结点,可以在加工贸易和原始创新之间寻找一个切入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促进原始创新的产业化,提高整体经济的发展实力。

  北京亦庄未来将不断加强区域合作,在更广的范围内打造产业链条;将充分利用整个环渤海地区的科技、资金、土地、人才等优势资源,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升级,拉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作者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来源:《学习时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