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司思: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4日 13:36 经济日报

  司 思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同时,要加强对支农资金的整合与监管,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去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部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财政支持“三农”具有力度大、政策实、措施多、机制新的特点,2006年度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3397亿元,比2005年增加422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继续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政策,继续对重点地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加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转移支付。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但也要看到,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能放松,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

  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的迫切需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现代农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这一要求,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尤其要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有利时机,继续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很多方面,都属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范畴。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可以拿出更多的财力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通过强化各项支农惠农财税政策,包括严格执行增加投入政策、加大支农补贴力度、支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进一步完善支农惠农政策,持续增加支农投入的同时,要积极整合支农资金,强化支农资金管理。支农资金整合并不是将各种渠道的资金简单归并,而是要通过整合明确支农资金的重点投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但一些地区也存在支农资金使用管理分散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策效应的发挥。因此,应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采取措施促进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的提高。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有利于逐步规范支农资金投向,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财政资源,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促进政府及其部门转变职能,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支农资金的整体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安全有效,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要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巩固和完善现有管理办法,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中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逐步建立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运行机制,防止出现违规违纪使用财政支农资金的现象。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财政增收较多,银行资金和社会资金都比较充裕,各地区各部门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具备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还要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