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张国云: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 14:20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

  张国云

  上世纪末,人们就喊经济转型,折腾到今天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随着近年来经济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土地资源稀缺、能源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水和矿产资源税上调、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收支失衡、环境成本内部化等问题迅速升格。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笔者认为,原因在于不少人跳不出工业圈子,“在一棵树上吊死”。无数事实已证明,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实现经济转型的战略关键。其实,对服务业发展态度如何,看似一个经济问题,实际上已是一个政治问题。

  发达的服务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根据统计的初步数据,2006年我国的GDP增长10.7%,达到了209407亿元。按照2006年12月29日1美元兑7.81元人民币计算,折合26812亿美元,人均GDP第一次突破2000美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初发布2007年财经蓝皮书指出,跟世界上人均收入和我国相近的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然明显偏低。目前整个世界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超过60%,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而中低收入国家则达到了43%的平均水平,但前年我国这一数字仅为40.2%,明显偏低。

  与此同时,我国大量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游离出来后,由于我们存在城乡之间的就业户籍制度障碍,他们难以顺利进入第三产业。这也许是我国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一直低于GDP增长速度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远高于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高等收入国家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也是第二产业的2到3倍。因为,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第一、二产业的生产将会更多地依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会减弱;另一方面,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会持续走强。参照国际经验,我国将经历一个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相对稳定、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持续上升的过程。

  实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向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产业结构变化加速,面临日益突出的资源和环境矛盾制约,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成必需。国家有关部门已明确提出,转变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是要优化经济结构,大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特别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到2010年,中国要使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上,彻底改变过去以工业为主向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转变。各地的产业结构,普遍都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因此,以相对成熟的工业为基础,逐步发展资源能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是各地破解资源能源约束难题的最佳现实选择。

  资源利用方式上,利用高端服务业实现高消耗型向循环节约型转变。资源能源的高消耗、低产出,是区域经济发展初期的一个显著特征。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努力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克服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迫切需要。

  增长动力上,通过强有力的科技服务实现由投资拉动向创新推动转变。改变靠大量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要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技开发投入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用知识、技术、文化、专利、品牌等无形资源投入部分替代土地、能源等有形资源投入,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方式。

  生态环境上,通过公共服务去推进污染型向保护型转变。舍得用经济发展积累的财力、物力,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劳动力素质上,通过科教服务推进由过去的简单型向技能型转变。许多地区在经济发展初期,通过引进的“三来一补”企业。而这些企业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相对不高。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对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已日趋强烈。因此,应改变人才培养与选用理念,加大教育投入,注重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逐步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工业层次和水平,继续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要从改革体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尤其要发展物流、金融、信息、咨询、旅游、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之前的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我们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在一个月内总理先后两次强调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问题,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表明中央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的决心。

  经济增长要求壮大服务业综合实力。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拓展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把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壮大服务业综合实力。这就要求我们分类推进,突出重点:拓展物流、金融、科教、信息、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丰富商贸、旅游、文化、社区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结合资源分布,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带动区域服务业发展。

  经济体制转型要求以改革促服务业发展。当前,我国正在进一步深化金融、保险、财税和投资等领域的体制改革,扩大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但是,一些体制机制仍不适应服务业发展,要求加快改革,为服务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规划引导,规范市场秩序,为服务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塑造服务业品牌,提升服务业竞争力。

  社会结构转型要求服务业统筹协调发展。伴随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加快从城乡两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要求我国服务业发展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关注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就业岗位的增加,促进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要强化城乡联动,引导城市服务业向农村延伸覆盖,构建不同层级、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服务业体系;要求我们尽快扶持发展就业容量大、产业联动性强的服务行业,优先建设覆盖城乡基层的服务网络,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的服务需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全球化要求服务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经济全球化推动着服务业国际化的加速发展,服务业国际投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加快,为我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迎来难得机遇。同时,面对跨国公司的挑战,要求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为此,要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科技不断创新、国内消费升级等战略机遇,坚持以改革开放促进服务业发展,破除行政性垄断、扩大对外开放,形成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科技革命和专业化要求服务业加快拓展提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服务业的技术、内容和形态不断丰富创新;市场细分,不断分化出新兴的服务行业。顺应发展趋势,拓展发展领域,提升发展水平,已成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选择。要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尤其是产业集群的提升,着力构建生产性服务体系,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和农业的互动发展及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从战略的高度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到战略任务的高度,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促使经济发展实现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转化的需要。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服务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各级、各部门要克服“重二轻三”的落后产业观,正确认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先导作用,把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精力从对服务业微观管理转移到调控服务业总量与结构、铺就服务业发展平台、维护市场秩序以及提供公共产品等经营环境改善上来,积极引导和激发社会投资发展服务业,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健全服务业工作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领导、指导和协调,及时解决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关键性问题。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在服务业发展中起宏观调节、综合协调作用,结合实际制定服务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通过规划引导,推进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行业专项规划,切实引导、规范服务业发展。要建立领导与项目挂钩、责任层层分解、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和高效运作的综合协调体系。

  加强对规划的组织实施和评估检查工作,强化规划的约束力。加强对规划目标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建立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做好规划实施检查。加强和改进服务业统计调查和核算工作,及时反映服务业发展状况。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按照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深化服务业改革。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和行业垄断的局面。对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城市公共事业、社会福利等,合理区分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积极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产业化,加快推进机关、企事业等后勤服务单位的社会化改革,逐步将后勤服务单位改组为独立的经济组织或法人企业。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投资兴办面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服务业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竞争性服务领域非公有制的比重。公用事业、文化、电信、金融、保险等行业,要逐步放宽非国有经济的准入限制。深化服务业企业内部改革,推动企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推进服务价格和服务收费改革,将可实行市场化运作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逐步剥离,并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合理确定文化、教育、医疗等政府定价的服务消费价格,完善服务业价格管理体制。

  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新机制,推动各类服务工具创新,发展新型服务业态,促进传统服务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服务业的质量与水平。

  ——拓宽渠道,加大投入。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境内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财政部门应整合预算内外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引导力度。加强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的投资示范引导,吸引更多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积极推进服务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引导服务业企业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加大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服务业嫁接外资的步伐,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投资服务业。

  ——扩大开放,引进走出。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电信、商业、文化、旅游、医疗及社会中介服务等投资领域。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推进传统服务业改造,促进服务业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的加快发展。支持服务业企业与国际大企业组建战略联盟,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与国外大型连锁企业合资合作,兴办零售和批发企业,吸引其到本地设立采购中心、分销中心和物流中心等。继续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在巩固货物贸易出口的同时,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出口。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对外工程和技术承包、国际劳务合作、民族文化、传统医疗等。鼓励有条件的服务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

  ——政策扶持,优化环境。清理现行服务业中过时的有关法规和政策,消除服务业发展中的准入门槛障碍、歧视性政策限制、不合理行政性垄断规定,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条件,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除特殊行业外,对非国有经济与国有经济实行同等待遇,凡允许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进入的领域,民营企业都可以进入。对服务业企业在用地、用水、用电、价格等方面,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和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方向,逐步实行与工业企业同等待遇,并及时研究出台配套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培养人才,提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院校采取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培养复合型、国际性的服务业人才。积极引进省外、国外服务业高级人才,努力营造良好的服务人才创业环境和条件。加强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增强其就业、创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各类规范化、专业化的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学校。加快推行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