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周业安:国有经济重组需面对的三个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 12:03 《国企》杂志

  在国有经济重组过程中,不能通过行政强制力排除其他经济成分的进入,应该鼓励多种经济形式来共同参与重组,同时要加强“反垄断法”的建设

  -周业安

  国有经济发展的基调已经基本确定,那就是通过企业间的重组来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企业规模对一个企业的竞争力非常重要,这就如同拳击手的量级,一个轻量级的选手即使技术再好,也很难打赢一个重量级的选手,只要后者技术不太差。在篮球等对抗性较强的运动中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才看到,姚明只有在苦练体能、增加体重和抗击打能力后才能在NBA真正站稳脚跟。企业之间的竞争要比运动员之间的竞争更为惨烈,也就更需要足够的分量。

  规模给企业带来的第一个好处就是成本下降。道理很简单,随某一产品的产量增加,单位产品产量所分摊的成本就会相应减少,平均成本会呈现递减趋势。规模给企业带来的第二个好处在于,分工和专业化更方便了。规模较小的时候,人手少,在岗的人就需要多面手,这样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当企业规模扩大、人手增加时,那么每个人就可以分担某一方面的工作,在单一工作上就会越干经验越丰富,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规模带来的第三个好处在于,能够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市场上存在一些先进的设备和管理制度,但小企业通常用不着,因为引进这些技术的成本较高。大企业就不同,由于可以在更大的产出水平上分摊这些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引进这些技术的可能性就越强。规模带来的第四个好处就在于,能够创造垄断租金。一个再普通的产品,只要在市场上占有率不断提高,就能够逐步获得相应的垄断势力,也就等于逐步赚取垄断租金。这是非常重要的。当企业规模较小、面临激烈的竞争时,只能获得微薄的经济利润,根本无力对创新有所投入。而大企业通过垄断租金的积累,就有实力进行创新。因此,一个竞争过于激烈的市场很难有创新存在,只有具备一定垄断势力的市场才能够提供创新的土壤。

  不过,上述垄断的好处若要实现,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单个垄断的企业必须处于竞争的包围当中,没有任何外部的人为强制力可以阻止潜在竞争对手进入到

垄断行业。按照经济学家的说法,这种垄断是技术壁垒带来的,而不是通过政府的行政许可带来的。二是在企业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相应的管理制度创新,才能够降低因分工过细而产生的协调成本。我们经常会看到,企业扩张的结果往往是使自身陷入到各种麻烦之中,这就是管理制度跟不上的缘故。如此看来,垄断的确好处多多,但是拿到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早些年很多人反对微软的垄断,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这是因为经济学的发展已经能够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垄断的两面性,不能只看到剥夺消费者福利的坏的一面,我们还要看到促进创新这好的一面。美国法院对微软的谨慎处理,反映出鼓励靠本事吃饭的文化天性。

  对照起来,笔者认为,我国国有经济的重组需要面对三个问题:第一,这种重组会伤害到市场竞争本身吗?第二,这种重组会促使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投入吗?第三,这种重组有充分的管理制度创新支撑吗?如果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这一发展战略必将造福于未来的

中国经济成长。

  如何才能保证这三个问题得以解决呢?我以为,首先,就是在国有经济重组过程中,政府不能通过行政强制力来排除其他经济成分的进入。恰恰相反,应该鼓励多种经济形式来共同参与重组,比如民营资本和外资。同时,要加强“反垄断法”的建设。在“反垄断法”推出之前,政府至少应该出台相应的措施,惩罚那些违背竞争秩序的举动,比如企业之间的价格联盟。其次,把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提高到最核心的绩效评价位置。过去我们主要考评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等,今后应着重评价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总的来说,两害相权取其轻。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