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金柏松:中日经贸关系面临历史挑战(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 08:53 中国经济时报
-金柏松 面临高油价冲击: 中日两国可能的选择 日本经济界普遍认为,在近代经济发展史上拥有8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曾发生两次石油危机,期间油价由2美元/桶升高了10倍以上。现在拥有30亿人口的“金砖四国”迈向工业化,未来十年世界经济将再次出现加快增长趋势,由目前的2%-4%提高到5%。国际油价必将由中位升到高位,在接下来的新一轮经济周期,国际市场油价冲上100美元/桶的可能性极大。 日本是世界上将节约能源和资源做到极致的国家。日本每生产1美元GDP消耗的能源仅是美国的37%、中国的13%,日本利用余热发电效率达到50%,日本家电耗电在过去10年间减少了40%等等,可以说日本在许多方面节能都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准。这意味着随着油价及资源性产品价格升高,最能节约的国家受到的冲击最小,反之受到冲击的强度将随之上升。这还意味着随着世界油价及资源性产品价格升高,日本经济综合竞争力也将同步提高。如果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日本竞争力提高还将出现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即当国际油价由20美元/桶-30美元/桶涨到50美元/桶-60美元/桶时,日本经济综合竞争力可能仅仅有一些量的提高,但当国际油价升至100美元/桶时,日本经济竞争力可能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届时在发达国家队列中,日本经济综合竞争力将有可能跃升一个档次,非常突出地排到第一位,而美国经济竞争力则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世界经济实力对比将再次发生重大转变。在世界经济大国队列里位居第四的中国,可能面对的是一场“严峻的能源冲击”,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不排除经济出现一段时期停滞的可能。显然面对未来的能源冲击,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将重新洗牌,中日两国的变化可能截然不同。 面对如此巨大的变数,中日之间既有巨大的合作空间,也存在拒绝合作的“理由”。日本国内主张中日存在“战略互惠关系”的一派如果占据上风,选择了合作,将大量节能技术转卖给中国,则中国有可能比较顺利地度过即将来临的“能源冲击”。反之,日本国内主张中日关系存在“战略巨大的潜在冲突”派占据上风,拒绝合作,则中国的发展可能陷入严重被动的局面。 如果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两国合作实现双赢的大量事实。即日本选择合作的政策,支持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总能有机会充分回报日本。例如1992年、1993年中国经济出现新一轮高速增长热,国内建设需要进口大量钢材,为日本钢铁企业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为其渡过危机做出了决定性贡献,此举等于回报了日本援建中国宝钢的行动。2002年-2004年中国经济再次出现强力增长势头,大量进口日本货物,带动日本经济走出十年泥沼,拯救日本幸免于一场大危机。可以说这是对日本在1980年代、1990年代支持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给予的充分回报。 显然,如果日本愿意与中国加强节能合作,中国减少能源消耗,不仅可以减少能源进口,从而减少两国在全球范围争夺资源的矛盾,还可以持续带动日本经济复苏和繁荣。反之,如果日本拒绝合作,不仅会激发中国努力克服能源问题的潜能,而且还有可能拒绝帮助日本经济持续复苏和繁荣。 面对东亚区域合作: 中日两国可能的选择 2003年,日本政府抛出东亚合作战略构想虽然失败,但欲排斥中国、独立主导东亚合作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此后,日本修改方案,容忍中国参与合作,先后提出“东亚16国峰会”、“东亚16国共同体EPA方案”、“东亚经济合作组织方案”等,表现出“抑制中国,独立主导东亚合作”的战略意图。对比中日在东亚地区合作中的表现,可以说日本已经显示出强烈争夺东亚主导权之意,而中国并没有显示出与日本争夺之意。事实上,面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谁做主导,如何主导,进而主导合作向何处发展,并不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首要问题应该是两国是否愿意选择携手合作。2006年安倍首先来华访问,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就有两国加强合作,推进东亚一体化合作的内容。但问题是日本领导人能否说服日本国内反对派,与中国合作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这还存在着极大的疑问。 日本国内主张中日之间存在“战略互惠关系”的一派如果占据上风,选择了合作,则东亚区域合作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并且中日两国将在相互借重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崛起,一举奠定世界三大实力鼎足而立的新格局。反之,日本国内主张中日关系存在“战略上巨大的潜在冲突”派占据上风,拒绝合作,则中日两国实力会在相互较量之中消耗殆尽,区域合作难有实质性进展。两国崛起可能会进入“胶着状态”。我们虽然不知日本将作出怎样的选择,但是我们国家将在日本国内争执的过程中,一心一意谋发展,相信时间的天平将向中国倾斜。 当然,中日两国面对区域一体化合作,下一步也确实存在着主导权问题。以目前的实力分析,中日两国都对东亚地区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同时都不足以独力主导区域合作。所谓合则两利,分则两失。但是合作还有两国对等式合作、主辅式合作以及其他。如果考虑到东盟、印度、美国等因素则问题更加复杂,可以选择的方式更多。 相关链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