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贺力平:应该从三个方面去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5日 17:59 新浪财经

  

贺力平:应该从三个方面去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2007年4月15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广州论坛”在广州鸣泉居凯旋宫会英殿隆重召开。上图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贺力平作主题发言。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07年4月15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广州论坛”在广州鸣泉居凯旋宫会英殿隆重召开,新浪财经独家直播本次论坛的盛况。本次论坛的的主题是“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回顾与反思”。中国经济50人论坛是由中国经济学界部分有识之士于1998年6月在北京共同发起组成的非官方背景的民间学术组织。论坛聚集了中国具有一流学术水准、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并且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近五十位著名经济学家。以下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贺力平作主题发言:

  贺力平: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个研讨会,上午到下午已经有很多专家对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进行了全面、深入和我认为是正确的回顾和反思,我在这里的发言很难有新的贡献,但是因为要发言,又不能重复前面专家的话,所以我想就换一个角度来说同样的事情。

  我想简单的从四个方面来谈自己的一点反思。亚洲金融危机是必然要发生的吗?亚洲金融危机就那么可怕吗?我们应该避免什么样的危机?如何避免那种危机?

  第一,亚洲金融危机是不是可以避免的。我认为是不可避免的,有它的必然性,有四个方面的因素来决定的。第一,所有的经济体,前面专家都有不约而同的指出,都是在一个转型,在一个阶段性、跳跃性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逐渐的走向成熟的经济体系的过程里出现危机,本身就伴随体制结构不完善性,或者有重大缺陷的经济体,再加上经济结构的缺陷,必然会出现这样的危机。

  第二,在爆发危机前,大多数东亚经济体都是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势必要带来对国内物质资源、社会资源、智力资源的巨大需求,而这些资源的供给往往是不足的,比如说上午哈博士提到的智力资源印度尼西亚没有这样的50人论坛,我们要管理一个庞大的日益复杂的经济体,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智力和经验准备,这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东亚经济体在爆发危机前都是处在快速的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过去一个不太知晓、不太熟悉的环境,那些风险势必要通过这样一些方式传递到我们的身体之内,而如果我们对它没有足够的警觉,是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侵害,伤害到我们自身的抵御能力。第四,在开放的过程中,金融部门几乎是处于前沿位置,国际上有一个说法,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和之后的一个说法,说亚洲人不会做金融,但是在国际的金融界大家都知道,在尖端的衍生产品里,大部分都是亚洲人在做,他们的数学很好,技术能力很高强,但是为什么又得出一个结论亚洲人不会做金融呢?我们亚洲国家的社会经济传统,没有像是英美或者是欧美法律体系产权的制度、市场规则,他们所有的技术是建立在运用和尊重市场规则的基础上一点一滴的发展起来的,把技术是作为运用,或者说推广这些制度的一种手段,而我们在这里可能很多是没有以这种方式来处理技术和规则之间的关系,当我们遇到一些危机性问题时,往往采用退缩的方法,包括今天上午很多专家同仁谈到的,使用行政的手段,这样的情况不仅在中国存在,在东亚其他的经济体也存在,这使我们在金融领域当中所掌握的应对风险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这几个方面的因素,我觉得在经历高速、快速的发展之后,以不同的形式都会面临危机。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危机是那么可怕的吗?很多专家都提出遭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的几个国家,比如说韩国,很快就复兴了,但是像是菲律宾,现在增长也还是比较慢的,在危机时他是遭受伤害比较小的,很有可能往往是遭受危机比较剧烈的国家、经济体,只要应对得当,事后的复苏还是可以比较快速的,而且可以焕发出一种活力。这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看法,要纠正以往的错误、疏漏,也许必不可免地要通过危机的形式,因为危机以一场剧烈的变动、剧烈的经济收缩,不仅给决策者,以及中间的干部,还有包括基层群众,重新认识外在和内在的压力,这样的情况下社会才有可能更容易获得一些新的共识,促进改革和调整,而危机往往也是一个机遇。

  第三个问题,危机是多种多样的,回过头来看东亚这些经济体,不管是东南亚的泰国还是印度尼西亚,或者是菲律宾、韩国、日本、香港,实际上各个经济体在97、98年都有不同的经历,今天我们所东亚金融危机可能使用了比较大笼统的词来概括十年前发生的现象,我们也可以说是泰式危机、韩式危机、日式危机,包括今天上午很多专家也谈到我国一些局部性的危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展望未来,是有可能经历哪一种类型的危机,或者跟哪一种类型的危机是比较接近的。我个人有一种感觉,如果从宏观经济的指标上看,我们很有可能跟日本经历是比较类似的,货币方面的危机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刚才吴行长也比较详细的进行了分析,我们有高额的

外汇储备、比较强的出口制造业部门,但是另外一个部分,中国的经济体制和结构和日本还有很多不同,我们的社会基础应该说要更加脆弱一些,我们民众的凝聚力也要更加弱一些。当我们面临着一场经济收缩,日本是接近十年左右,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承受力,很可能我们就没有,未来如果我们要出现类似于某种金融市场的动荡,那传递到我们的实体经济部门时,承受力可能会比较弱的,这个意义来说,我们应该要避免危机,尤其是要避免能够使我们整个社会基础遭受到创伤、重大损害的危机。

  大家上午从不同的角度都谈到了,我想就现在国内经济规律中脆弱性做一些技术的补充。危机使得我们加快了银行部门的改革、金融部门的改革,包括银行部门获得了汇金公司的注资,而且许多都上市了等,资本充足度大大提高,现在按巴塞尔标准达到10%。银行的信贷活动与国内的

房地产活动是有密切关系的,由于这种密切关系我们可以从理论上看到这种可能的后果,比如说我们银行部门的30%贷款是给房地产部门提供的,如果说房地产的价格下降30%,我可能说的比较夸张一些,如果房地产的市场价值下降30%,有接近10%银行贷款是不是就有可能成为不良贷款?如果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银行那10%的资本金是不是就要相应为这个部分而冲销了。这是一种情况。

  说出现在房地产价格下降30%,这可能太夸张了,让我们设想另外一种情况,银行所有的信贷中,80%的抵押贷款是以房屋和土地所有权作为抵押的,那房屋和土地所有权是怎么计价呢?就是按照当前的市价来计算的。如果这80%作为抵押物的房地产市场价值下降10%,那么银行就可能遭受的损失。这是就极端的情况而言,理论上要求银行部门要动用它8%的资本金了。换句话说,现在我们的10%的资本准备金还是有脆弱性的,就是因为银行信贷所连接的资产,有价格易波动性。

  还有一个角度,银行给企业部门提供贷款,它是基于企业的净负债率,或者说净资产的比例而提供的,如果净资产比率很低我就不提供,净资产比率高了我就提供,净资产比率是总资产减去负债,这个总资产部分是不是有相当一块跟企业股权市场价值挂钩的呢?换句话说,股权市场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到企业的净负债率或者是净资产率,会影响到银行的贷款活动。今天我们的经济活动,跟房地产部门、

证券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有自动的风险传递机制,这一点肯定不是我们中国的经济是这样,全世界各国经济在走向市场化过程中必然要出现。

  这跟前面说金融危机难以避免进一步提供一个注解。从居民部门来说,随着收入和财富和水平的增长,自动会要求有一部分自己的金融资源要配置到非信贷,尤其是证券资产上,这是自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要求一个良性的,或者是一个健康的经济体,我们是希望随着人们把金融资产越来越多的由传统的现金、银行存款这些低风险的资产,转移到高风险,同时收益相对高的证券资产,居民部门或者普通的投资者要求有相应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知识。而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目前是比较缺少的,因为我看到广州日报前两天一篇报道的标题,“股市疯了。股民别疯”,我受到一定启发。我们需要帮助教育社会普通投资者以增强风险意识,要避免出现集体无风险意识的情况,这会对社会经济带来巨大伤害。在中国要避免金融危机,这应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尽管我们说危机有它的好处,危机会加速社会关系的调整,但是那是有前提的,不是无条件的,有些危机会变成恶性循环。

  第四个问题,如何避免危机,我觉得前面专家们都谈了很多意见,我只是简单的从我的角度概括,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要加快制度和结构的调整。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按照正确的方式加快,并不是政府出台很多政策就是加快,就像上午和下午专家所讲的,有些政策的思路不一定是正确的。

  第二个方面,要进行适当的宏观经济的调控,应该是以科学性、预见性为依据。

  第三个方面,随着进入一个新时代,即国际经济协调和合作的时代,我们要对宏观经济问题有更多的国际视野。

  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